上一卷已经够三百位了,放在哪本书里都是难得的超级加倍(双零单位),三之数乘以百,虽说不是难更僕数,但最大公约数也是有的,嗯,数学僧是真的惹不起,万一遇上见人知长短的,就怕那会心一笑。
要说本卷的人物,可以分两位,一位历史人物,一位小说人物。先来简单的背景板:黄裳(一零四四至一一三零),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一零八二)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
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然后小说的话,黄裳,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隐藏角色,《九阴真经》的作者,武林中的传说人物。本是北宋朝廷的文官,在编纂道家典藏时领悟了道家的绝顶武功,后来因杀死众多明教高手而引发各门各派的仇家,为了报仇而研究仇家武功,最终写下震古烁今的《九阴真经》。
《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向郭靖讲述了《九阴真经》的来历和黄裳的生平事迹。徽宗皇帝于政和年间,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而委派刻书之人,便叫做黄裳。
黄裳出生于一零四四年,于八二年(三十八岁)才考取状元,他是一名文官。《天龙八部》结局萧峰、虚竹、段誉等人在雁门关迫退辽军成为武林英雄之时(九四年 ),五十岁的黄裳尚在任职福州知府,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做福州市市长。已过天命之年的黄裳大概自己也不认为自己这辈子会和武林、江湖等等扯上关系,可是世事就是这么难料。
黄裳刻书时(一一一一年)已然六十七岁,因害怕这部大道藏刻错了字,皇帝发觉之后不免要治其死罪,所以就逐字逐句、极为细心地校读。不料想这么读得几年下来(据史料记载 ,抛去资料收集,黄裳校对共花四年,每周需校对约二十七万字),他居然便精通天下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他无师自通,修习内功外功,竟成为一位武功高手。
此时波斯明教传入中土,徽宗皇帝因只信奉道教,便于一一二零年冬下旨要七十六岁高龄的黄裳派兵去剿灭明教(注:北宋实行文官带兵制度 ;且其时明教教主为方腊)。
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着实有不少武功高手,众教徒打起仗来更是人人拼命,不似朝廷官兵那般贪生怕死,打了几仗,一众官兵接连吃了败仗。
黄裳心下不忿,便亲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战,一口气杀了几个护教法王和光明使者。哪知道他所杀的人中,有几个是武林中名门大派的弟子,于是他们的师伯、师叔、师兄、师弟、师姊、师妹、师姑、师姨、师干爹、师干妈(注:周伯通原语),一古脑儿的出来,又约了别派的许多好手,来向他为难,骂他行事不按武林规矩。
黄裳说道:「我是做官儿的,又不是武林中人,你们武林规矩甚么的,我怎么知道」对方那些姨妈干爹七张八嘴的吵了起来,说道:「你若非武林中人,怎么会武?难道你师父只教你武功,不教练武的规矩么?」
黄裳说道:「我没师父。」那些人死也不信。吵到后来,一动上手,黄裳的武功古里古怪,对方谁都没见过,当场又给他打死了几人,但他寡不敌众,也受了伤,拚命逃走了。那些人气不过,将他家里的父母妻儿杀了个干干净净……小说中的惨,十有八九死星星。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风靡全国几十年,有记者从江西崇仁县文博所获悉,该县发现一处宋代古墓,经查古墓墓主竟然是金庸小说中的一位世外高人黄裳,金庸伪托其创作的《九阴真经》,更是被奉为武林绝学。
据介绍,在正在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崇仁县考古人员在该县许坊乡黄坊村锅形山发现了北宋文学家、词人黄裳的墓葬。经过考证,黄裳的墓葬原在抚州宜黄县,清道光十八年因宜黄迁县而改葬崇仁县黄坊村锅形山。
后来,黄裳墓葬被盗,其崇仁县黄坊村的后裔进行了重修。现在(大概二零一三年),崇仁县黄坊村有“黄氏宗祠”,所奉始祖即黄裳,村民还保存有黄裳画像。嗯,也没其它什么了,看词呗:
桂枝香(延平阁闲望)
人烟一簇。正寄演,客飞升,翠微麓。楼阁参差,下瞰水天红绿。腰间剑去人安在,记千年、寸阴何速。山趋三岸,潭吞二水,岁丰人足。
是处有、雕阑送目。更无限笙歌,芳酝初熟。休诧滕王看处,落霞孤鹜。雨中尤爱烟波上,见渔舟、来去相逐。数声歌向芦花,还疑是湘灵曲。
桂枝香,桂枝,喻名贵的树木。《晋书》卷五十二郄诜传载,郄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称“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世因此称进士及第为折桂,进士自喻为桂枝。五代王定保《唐遮言》卷三在唐裴思谦《及第后宿平康里》诗:“夜来新惹桂枝香。”唐袁浩登第后亦作《寄岳阳严使君》:“桂枝香惹蕊枝香。”调名当本于此。
此调北宋人开始大量创作。据《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南宋张辑词有“疏帘淡月,照人无寐”句,故又名《疏帘淡月》。延平阁,闲望不一定,到是有黄大人延平阁間望的几首诗,妙,缘不可言。有句:抚剑延平,贳(shì)酒过滕王。怕不是滕王阁·间·序……
也可以这样想,词里也有:休诧滕王看处,落霞孤鹜。都可以看到,那不是共感便是同地了。黄大人也从其它方面烩制了景物,下不下饭不知道,怀疑是湘灵曲,有依有据。当然,重点是人烟一簇,说烟有体积吧,重几许?说人有心情吧,得无异乎?
再想想这样的人物,还是元丰进士,宋神宗元丰五年,苏东坡谪居黄州,就是这一年苏东坡终于从乌台诗案的阴影中走出,驱散内心的阴霾,在静定中实现了超越,获得超然物外的欢欣与自由,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苏、黄,望出书。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