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说有些奇怪,要么说有些感慨,月亮在不同的场合下有着不同的属性。也就是这一时你且认识她,下一刻你就不认识她了,她或是变胖了,更圆滑可近了,或是变凉了,就感觉衣服太难脱完了(其实,人有毛更健康一些)。
摘下有关汉字注音的事:首先是譬况法,一种早期的、偶发的描写说明法,对于个别容易混淆、错误的字,直接描述发音方法或发音部位。
举例:《春秋公羊传》“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
东汉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见(被)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
作一个伐字用来表示主动和被动时有两种读音,类似现在的平声和去声变化。
读若法,又称读曰、读为,是一种以乙字读音比拟甲字读音的方法,使用时间长,范围广。
《说文》: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另外,读若法的注音虽然有时候不够精确,但是它还有一个附加的作用,就是常常可以指示语源、申明假借字。
《礼记·儒行》有言:“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伸屈、伸展的伸字,古籍中常用信(读伸音)字。
直音法,直音法是用一个同音字为另一个汉字注音,这是一种真正意义的注音法,而且简便实用,所以从东汉末年一直沿用到现代。
直音法的问题是,在遇到某字无同音字或同音字较冷僻,往往注不出来或注音不准。古人也想到了解决办法,就是去找一个声母韵母都相同的常见字,再另外标注声调。
还有反切法,反切法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次革命,使用两个汉字来为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反切法中的反、切二字,大致可以看成是两个同义字,反是翻转拼合的意思,切是切合、纽系的意思。“反切”就是一个双音节的同义复合词。
一般认为反切产生于东汉末年,文献最早见于服虔、应劭的《汉书》注(在唐代颜师古的《汉书》注中转引了)。学者们推测,反切的产生和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有关系,佛经是用拼音文字梵文写成的,在学习、翻译佛经时,东汉的儒生和古印度高僧在文化交流中受到了启发,创造了反切法,魏晋时期进一步改进。
反切注音法意味着人们对于单音节汉字语音中的声母、韵母、声调三个要素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反切的产生,也标志着汉语音韵学的诞生,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的学问,声即声母,韵即韵母。音韵学研究的材料,就是反切标注的汉字语音,音韵学在汉代是没有的,当时的“小学”只有文字和训诂。
比较经典的就是关于夫差的读音,元代著名学者陈澔在其《礼记集说·檀弓下》中用直音法标注;“夫差”二字的读音:夫差,音扶钗。扶钗二字现在的拼音应作fú chāi。好了,今天的词,仲大师的鹊踏枝一首。
鹊踏枝
斜日平山寒已薄。雪过松梢,犹有残英落。晚色际天天似幕。一尊先与东风约。
邀得红梅同宴乐。酒面融春,春满纤纤萼。客意为伊浑忘却。归船且傍花阴泊。
鹊踏枝的蓝本就是蝶恋花,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古今皆同的事不少,蝴蝶飞,很正常,蝴蝶入梦,有点意思,蝴蝶变鹊,嗯,生物进化……还是有资料的,作者菌就放假了。
大概意思
本词上阕写日暮雪飘,渴望春天。下阕紧承上阕结句,写以酒迎春,以酒消愁,盼望在繁花似锦的春天,乘船归去。通过写暮冬花落残雪衬托自己的落寞孤寂。
赏析
这是客中岁晚,对酒抒怀之作。
上阕写日暮雪飘,渴望春天。西坠的夕阳已经与远山齐平,寒气渐渐从四周逼近。“斜日平山”,“平”字应作动词理解。这时,“雪过松梢,犹有残英落。晚色际天天似幕”。雪花飘过青松树梢,却还有残存的花枝头的碎片在寒风中飘落。夜色从天边升起,天边象挂上了一张圆形的幕布。
请看,作者只淡淡几笔,就勾画出了一幅寒气逼人而色彩鲜明的暮雪图。天昏,寒重,雷飘,花落,制造出一种阴沉的气氛,给人以重压之感。他非常希望夜去、寒退、雪消、花开。他渴望着春天。因此,他需要酒,用酒压寒,用酒来召唤春天:“一尊先与东风约。”
下阕紧承上阕结句,写以酒迎春,以酒消愁,盼望在繁花似锦的春天,乘船归去。“邀得红梅同宴乐”,他邀请春的使者“红梅”赴宴,与之同乐。“酒面融春,春满纤纤萼”。他,酡颜生春,而春意又布满红梅的纤纤花萼。
人与物,物与人,息息相通,春意昂然。至此,阴沉的气氛驱散了,心中的重压消失了。“客意为伊浑忘却”,他已经暂时忘却了孤身作客的苦闷。他想象着春天就要到来,春花就要盛开;在繁花似锦的春天,他将乘船归去。他的归船啊,将在那花阴之下停泊。
有待定场景的,补个夫差鉴定:
夫差的名字见于《左传》《国语》《礼记》《史记》等多种典籍。目前很多图书标注读音是fūchā或者fūchāi。正确的读音应该是fúchāi。
如何确定正确的读音呢?
夫、差二字都是多音字,尤其是差字。历代字典中,都没有对人名“夫差”给予明确的注音。唐代之前的典籍文献中,目前也没有发现可靠的注音。最早最权威的是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涉及“夫差”二字注音有两条,并且完全相同,都作:夫差,音扶;下,初佳反。
其中,“夫”字使用了直音法,读“扶”,即二声(阳平)fú,所以读一声(阴平)fū错误。《榖梁传·哀公十三年》:“吴王夫差曰:‘好冠来。”’《礼记·檀弓下》:“夫差谓行人仪曰:‘是夫也多言,盍尝问焉……”’
“差”字的读音比较复杂,《经典释文》读作“初佳反”, “佳”字今音读jiā,因此有的诵读本上“差”字就读作chā音。
《经典释文》记录的唐代初期的反切,不能简单的以今音去拼读,因为“佳”字唐代的时候读gāi,和佳字声旁相同的街字,在唐代读音应该接近,现在的四川话还读gāi。所以,“初佳反”的反切,现在应该读chāi。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