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周弼(一一九四--一二五五),字伯弜,(又作伯弼,正卿),汝阳(今河南汝南)人,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周文璞之子。与李龏同庚同里。诗书画皆工,尤擅画墨竹。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曾任江夏令。十七年(一二二四)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复官不详。
昭昭天命(又译天命论、天命观、天命昭彰、昭彰天命、天定命运论、美某天命论、天赋使命观、上帝所命、神授天命、命定扩张论、昭示的命运、天赋命运),为惯用措词,表达某美凭借天命,对外扩张,散播民主自由的信念。
昭昭天命的拥护者们认为美某在领土和影响力上的扩张不仅明显,且本诸不可违逆之天数。昭昭天命最初为十九世纪时的政治警句,后来成为标准的历史名辞,意义通常等于美某横贯北美洲,直达太平洋的领土扩张。
另有一句,“余生摇摇,天命昭昭”的意思:余下的生涯如无桨之舟飘飘摇摇不能自主,上苍既定的命运已是碟子里盛水一眼看到底。出自熊培云《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辑录了熊培云对生命、爱欲、媒介、美和正义等方面的思考。不曾毫无节制地抒情,也未沉迷于意象的构建,它们以诗或“诗评论”的形式呈现,揭示了人性的幽暗与光亮。当人们喊出“文学已死”的时候,作者却逃向了它。作者相信上帝的语言就是文学的语言,上帝不是真理,是意义,而文学的价值就在于生产和捍卫意义。
二郎神(西施浣沙碛)
浪花皱石,飐夜月、欲移还定。想白苎烘晴,黄蕉摊雨,人整斜巾照领。剪断鲛绡何人续,黯梦想、秋江风冷。空露渍藻铺,云根苔甃,指痕环影。
重省。五湖万里,谁问烟艇。料宝像尘侵,玉瓢珠锁,羞对菱花故镜。领略鸦黄,破除螺黛,都付渚苹汀荇。春醉醒,暮雨朝云何处,柳蹊花径。
今天的词嘛,二郎神在浣溪沙,西施也会,二郎神与西施,再加位西王母,这不比其他版本的二郎神要强上三代。二郎神,原唐教坊曲。《能改斋漫录》曰:“本朝乐府, 有二郎神。非也。”按:唐《乐府杂录》曰, “离别难,天后朝有士人陷冤狱,籍没家族,其妻配入掖庭,善吹齐栗,乃撰此曲,以寄哀情。始名大郎神,盖取良人行第也。乃以大为二,传写之误。”调始见宋柳永《乐章集》。《乐章集》注“双调”。徐伸词名《转调二郎神》,吴文英词名《十二郎》。
西施浣沙碛,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记载,勾践曾索求美女用来进献给吴王,在诸暨罗山找到卖薪女西施和郑旦,并在土城山教习。相传山边有一块石头,人们称为“西施浣纱石”。“浣溪沙”三字,“浣”即“浣衣、洗涤”;“溪”即“溪边”,一说指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苎萝山下的浣纱溪,一说指今浙江绍兴市南二十里的若耶溪;“沙”,古通“纱”,指轻细之丝织物。
浣溪沙
朴朴精神的的香。荼コ一朵晓来妆。雏莺叶底学宫商。
著意劝人须尽醉,扶头中酒又何妨。绿窗花影日偏长。
这是作者的一首借景感怀之词,抒发作者政治抱负不得实现的感慨和愤激。全词开端以景起,中间抒重情,最后以景结。作者的用意并不是描绘景色何等绚丽,而是景中含情,情中带景,景与情浑然一体,达到了极高境界的融合。
词的上片着力写景,以作下阕咏怀的反衬。下片前两句抒怀,最后一句转而写景,而景中含情。此词层次清楚、脉落分明,作者直抒胸臆,于典丽精工之中见跌宕回旋之势,得兴寄遥深之旨。
赏析
上片着力写景,以作下阕咏怀的反衬。“朴朴精神的的香。”开首一句即不同一般,一般的写景诗词都是先写人们的视觉景象。然而这一句是从嗅觉写起,突出一个“香”字,并从香中见出精神。一个人漫步在百花争妍斗丽的花园中,香气扑鼻而来,沁人肺腑,怎能不被这浓郁的香气所陶醉呢?
尽管作者在句中并没有提到“花”,但那令人销魂的香气已能使人联想到百花吐蕊的胜景,真乃“笔未到而意先吞。”再看满园花朵,经过一晚上露水的滋润就像早上起来梳妆打扮过一样。作者用荼蘼花代百花,用“一朵”而不用“无数朵”,都是以特景写全景,描绘出所处环境的阗寂。
在这里,荼蘼花已开,正值春去夏来之际,词人惜春伤怀,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时,雏莺的叫声响了,这些出世不久的小莺悠闲地站在花枝上学着唱歌。“宫商”在这里代指乐调,即黄莺的鸣叫。百花开得如火如荼,雏莺引吭歌唱,给这幅静寂的风景画注入了生命的活力,把人们引入了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本阕上两句写静景,第三句转为写动景,可谓寓静于动、动静相宜。
下片前两句抒怀,最后一句转而写景,而景中含情。在那令人神往的美境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当时的社会黑暗而腐朽,有才之士得不到赏识,作者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于是,作者发牢骚道:“著意劝人须尽醉,扶头中酒又何妨!”
作者以一个过来者的身份奉劝大家,在如此令人陶醉的景致中尽情地放歌纵酒吧,即使喝醉了也没有什么妨碍。什么功名、什么抱负、什么理想、什么事业,可一概置之脑后。作者虽然没有用华丽的词藻,但其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颇见淡语写浓情之妙。
最后“绿窗花影日偏长”一句,作者又转而写景,又以景托情。意思是说时间已不早了,太阳照射在花上的影子都变长了。这说明作者确实被这胜景所吸引,时间如此之晚,他却浑然不觉,实质上是忘世之情的表现。
全词以景──情──景为结构。作者的用意并不是描绘景色何等绚丽,而是景中含情,情中带景,景与情浑然一体,达到了境界极高的融合,这也是本词一个最大的艺术特点。此词另外一个特点是层次清楚、脉落分明,作者直抒胸臆,于典丽精工之中见跌宕回旋之势,得兴寄遥深之旨。
二郎神就不多借了,花已献佛,就到这里了。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