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妙啊,不嫁的因果。今天来者毛珝,字元白,号吾竹,三衢(令浙江衢州)人。有诗名于端平年间,著有《吾竹小稿》一卷,李龚为之作序,比之为唐诗人沈千运,约略可知其人生平风貌。事见宋·李龚《吾竹小稿序》。
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理宗亲政,此时他已经三十一岁。自理宗于嘉定十三年被选入宫,到这时也已经有十四年之久,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教育,并用心学习,观察了解社会,也有了不少行政历练,有了一定治国能力。这时他确实抱有“中兴宋室”的政治抱负。
绍定六年十一月,理宗诏改次年年号为端平。端平年间,理宗亲政,励精图治,开始变革时政,意图中兴宋室,取得了一定成效,史称“端平更化”。
毛诗只存八十余首,多为五绝、七绝。其中《吴门田家十咏》继范成大《田园杂兴》六十首而作。此组诗中多为反映农民疾苦之作,如“去年一涝失冬收,逋债于今尚未酬。偶为灼龟逢吉兆,再供租约赁耕牛。”闹灾如此,丰收了也不得安生。
“今年田家谢苍苍,尽有瓶罂卒岁藏。只恐主家增斛面,双鸡先把献监庄。”(可见当时田庄之大,庄园主不必事必亲躬,像增加田租一类的小事,“监庄”就可以处理)李龚为其集写的序中以元结所编《箧中集》喻其诗是有道理的。
其《人才》一诗感慨时事,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得人才即治安,不忧外侮敢相干。学关世道方为士,业晓农家始是官。国力在兵堪用少,朝奸如贼欲驱难。岂无一代奇男子,抱膝无言静处看。”这些本来是中国古代政治常理,难得毛氏用七律的形式说得如此简洁明确。
浣溪纱(桂)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不嫁为谁妆。
先一首因桂,后一首因周。
桂树枝叶碧绿莹润,宛如玉琢而成,金黄的花瓣花蕊俏立枝头,黄绿相映,煞是迷人。看到它,便让人联想起酣眠于碧纱帐中的香艳佳人。
斜倚画栏,想吟诗歌咏桂花却又难以成篇,于是不禁怀念起唐代的桂花诗仙李贺,想起月中的那棵丹桂树,更对那持斧斫桂的吴刚心生恨意。那广寒宫中仙袂飘举的嫦娥,既不嫁人,又为谁而妆扮一新呢?
诗中运用了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美感和情感相融合。绿玉枝头的一粒黄色粟粒形象生动,表达出细小之物中蕴含的宝贵。碧纱帐里的梦魂香令人感到幽远而神秘,增添了一种诗意的氛围。晓风和月光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清新凉爽的清晨,对前人进行了倾慕与怀念。
通过吟唱、倚栏、怀念和嫉妒的情感表达,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文人的推崇与思念,同时也思考了自己的境遇及对于追求的态度。最后一句以问句的形式呈现,突显了诗人对于素娥(寓意美好女子)不嫁的疑问与思索,让读者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整首诗既有对过去文人的敬仰和怀旧之情,又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顾曲多情,寻芳未老。一庭风月知音少。梦随蝶去恨墙高,醉听莺语嫌笼小。
红烛呼卢,黄金买笑。弹丝踮踩长安道。彩笺拈起锦囊花,绿窗留得罗裙草。
周郎啊,有很多位的。草窗词卷,白石飞仙。周密大大词即学白石词的清空俊雅。白石飞仙:借用白石先生事指白石道人姜夔大大。据《神仙传》,白石先生为中黄丈人弟子,至彭祖时已二千岁。不肯修升天之道,唯取不死而已。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而居,时人号曰“白石飞仙”。
嗯,来自王沂孙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概括了周密词的艺术渊源与师法门径,谓其出于杨缵门下,格调与姜夔、杨缵相近。下片概括了草窗词卷的主要内容。说它们抒写了周密的湖山雅志,记录了周密的湖山行踪。
这首词句,以顾曲多情、寻芳未老为主线,表达了词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渴望。词中的“梦随蝶去恨墙高,醉听莺语嫌笼小”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无奈。而“红烛呼卢,黄金买笑。弹丝踮踩长安道。彩笺拈起锦囊花,绿窗留得罗裙草”则表现了词人在长安城中的奢靡生活,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在音乐方面,词中的“顾曲”指对音乐的欣赏和解读,而“寻芳”则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美的向往。词人通过描述自己寻芳未老,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永远不会衰老。
而在知音方面,词中的“一庭风月知音少”表达了词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无奈。他梦随蝶去,恨墙高不能让他自由飞翔;醉听莺语,嫌笼小不能让他尽情享受自由。这种描写既表现了词人对自由的向往,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
在奢靡生活方面,词中的“红烛呼卢”、“黄金买笑”、“弹丝踮踩长安道”等词语都描绘出了长安城的奢靡生活。这些描写既表现了词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在情感表达方面,词中的“彩笺拈起锦囊花,绿窗留得罗裙草”表现了词人对情感的渴望和对情感的无奈。他想要把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但却发现自己的情感已经被生活所压抑和束缚。
总的来说,这首词句以音乐、知音、自由、奢靡生活和情感表达为主线,表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永远不会衰老。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无奈。这首词句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思想,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永远不会衰老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无奈。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