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达理如何?还得分开看,“知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读书是获取知识、领悟道理的重要途径。这里的“知书”不仅是指具有阅读和理解书籍的能力,更强调的是通过广泛而深入地研读各类经典著作、文化典籍,从而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在现代教育体系下,“知书”也意味着对各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包括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艺术、历史等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
“达理”: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理"通常指天理、人情事理、伦理道德等准则规范。“达理”则是说一个人能够深刻理解和遵循这些道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规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做事讲原则、有分寸,既能洞察世事,又能体察人情,做到与人为善,通情达理。在现代社会,“达理”同样要求个体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尊重他人,懂得换位思考,实现和谐共处。
根据记录,“知书官”是唐代的一个官名。唐玄宗开元五年(七一七年),在乾元殿设置此官职,用于掌管四部书籍,当时有八位官员,分别负责管理四库藏书。后来该职位随着机构的更迭和调整有所变化,如乾元殿改名为丽正修书院后一度被罢免,至开元十三年又恢复并改为集贤殿书院时复置,这些“知书官”协助校书、正字等官员分掌四部图籍的工作。
八声甘州(和孔瞻怀信国公,因念亦周弟)
是去年、春草又凄凄,尘生缕金衣。怅朱颜为土,白杨堪柱,燕子谁依。谩说漫漫六合,无地著相思。辽鹤归来後,城亦全非。
更有延平一剑,向风雷半夜,何处寻伊。怪天天何物,堪作玉弹棋。到年年、无肠堪断,向清明、独自掩荆扉。何况又、禽声杜宇,花事酴醿。
难为自证
这首词是作者以深切的哀思和对时世变迁的感慨,抒发了对故人孔瞻(怀信国公)及其弟弟亦周的怀念之情。
首句“是去年、春草又凄凄,尘生缕金衣。”诗人借春草再绿、衣物蒙尘的形象描绘出时光流逝的无情,以及人事沧桑的悲凉。昔日繁华已逝,金缕衣上堆积的尘埃象征着岁月流转中那无法抹去的寂寞与失落。
“怅朱颜为土,白杨堪柱,燕子谁依。”此处用“朱颜为土”比喻孔瞻的离世,曾经的英俊面容如今化为尘土;而白杨可作梁柱,却无人如燕般依恋停栖,进一步渲染了失去亲人的空虚与孤寂。白杨和燕子,一静一动,都成了对往昔美好时光无尽追忆的载体。
“谩说漫漫六合,无地著相思。”此句揭示即使天地广阔,也难以承载对故人的思念之重,表现出词人内心深沉而又无处安放的哀痛之情。
“辽鹤归来後,城亦全非。”借用了辽东鹤归的典故,寓意时代更迭,物是人非,孔瞻虽曾有显赫地位,但如今一切都已改变,昔日的城市景象也不复存在。
接下来,“更有延平一剑,向风雷半夜,何处寻伊。”延平一剑或暗指孔瞻生前英勇事迹,如同一把锋利宝剑在风雨雷电之中闪耀,而现在这把剑已不知所踪,喻示其英魂飘渺,让人惆怅不已。
“怪天天何物,堪作玉弹棋。”词人发出疑问,天地间哪一种事物能承受得起这种犹如玉石碰撞般的命运捉弄和人生悲欢?
至下半阕,“到年年、无肠堪断,向清明、独自掩荆扉。”每年清明时节,词人独自面对荒芜的院门,心中的痛苦仿佛使肠断心碎,表达出对亡者的深深悼念和无法言表的哀伤。
“何况又、禽声杜宇,花事酴醿。”最后两句通过杜鹃啼血、酴醾花开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春景带来的愁绪。杜鹃鸟的叫声常常寓含哀怨别离,酴醾花又逢暮春开放,往往被赋予春将尽、花易落的悲情意味,暗示了生命短暂与世事无常。
整首词通过对孔瞻及其兄弟亦周的怀念,融入大量自然景物与历史典故,构建了一幅饱含深情且富有哲理的人生画卷,既体现了词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出他对世态炎凉、生死离别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不可与
这首词以深沉哀婉的笔调,抒发了作者对故人及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与无尽追思。通过对季节变迁、人事代谢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凄美而苍凉的画面。
“是去年、春草又凄凄,尘生缕金衣。”这句诗描述的是去年此时,春草再度繁茂,然而曾经华美的金缕衣上却已沾染尘埃,暗示着时光流转,昔日繁华不再,物是人非的境况。春草之“凄凄”不仅描绘出春天景色的荒芜感,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
“怅朱颜为土,白杨堪柱,燕子谁依。”此句进一步表达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朱颜为土”意指青春逝去、生命消亡;“白杨堪柱”象征着生命力顽强但失去依托的孤独;“燕子谁依”,则以燕子无处安巢的形象表达了对逝者的惋惜以及对往昔和谐生活的怀念。
“谩说漫漫六合,无地著相思。”此处将思念之情扩展至整个宇宙空间,表明无论世界多么广阔,都无法容纳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显示了情感的深重和无所寄托的无奈。
“辽鹤归来後,城亦全非。”借用了辽东鹤归的典故,寓意岁月沧桑,事物变化巨大,即使传说中的仙鹤重返人间,眼前的景象也已经面目全非,更增添了对旧日时光无法复返的哀叹。
“更有延平一剑,向风雷半夜,何处寻伊。”这里提到的“延平一剑”可能暗指某个英雄人物或英勇事迹,犹如一把在风雨雷电中熠熠生辉的宝剑,如今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使人难以追寻其踪迹,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感慨。
“怪天天何物,堪作玉弹棋。”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不解与质疑,天道为何要让美好的事物如同玉石般碰撞破碎,成为一场空幻的游戏?
下半阕,“到年年、无肠堪断,向清明、独自掩荆扉。”每年清明时节,词人独自面对破败的院门,内心的痛苦仿佛足以使心肠寸断,表现了他对亡者持久而深刻的悼念。
最后,“何况又、禽声杜宇,花事酴醿。”杜鹃鸟(即杜宇)的啼鸣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酴醾花开象征着晚春的终结,这两者都加剧了词人对于生死轮回、人生短暂的深刻感触。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