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位:胡平仲

作者:雪狐4651 更新时间:2024/4/27 20:00:01 字数:2901

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礼记·祭义,作为儒家经典文献,集中阐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伦理内涵、仪式规范、社会功能及个体修行价值。

一、祭祀本质与目的

《祭义》认为祭祀的核心在于“报本反始”,即对天地自然和祖先的尊崇与感恩。祭祀既是对生命源头的敬畏,又是对家族历史的铭记,旨在通过仪式表达对宇宙秩序的尊重、生命延续的珍视以及先贤智慧的传承,实现人与天地、人与人、人与历史的和谐联结。

二、伦理原则

祭祀遵循“诚”、“敬”、“孝”三大伦理准则。诚,即祭祀者的内心虔诚,以真挚情感向神明、祖先表达敬意;敬,表现为严格遵守祭祀礼仪,展示恭敬、庄重的态度;孝,则体现于对祖先的深切怀念,借祭祀弘扬孝道,增强家族纽带。

三、教育功能

祭祀不仅是宗教仪式,更是道德教化的载体。它通过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参与方式,培养人们的等级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追忆祖先事迹,激励后人效仿先贤、积极向上;通过斋戒、祈祷等个人修行,提升道德品质。

四、社会秩序构建

祭祀与国家、社会秩序紧密相关。国家层面的祭祀强化君权神授观念,稳固国家权威,维护社会稳定;家族祭祀则强化家庭伦理,增进社会和谐,构建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

五、个人修行

《祭义》强调祭祀是内心的道德修炼。通过虔诚祭祀,个体得以反省自我、净化心灵,追求与天地、内心的和谐统一,践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总之,《礼记·祭义》通过对祭祀的深度解读,展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多元价值,为理解传统祭祀精神、探索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个体与集体的和谐共生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今天来者胡平仲,不知矣?

减字木兰花(咏梅)

天然标格。不问青枝和绿叶。仿佛吴姬。酒晕无端上玉肌。

怕愁贪睡。谁会伤春无限意。乞与徐熙。画出横斜竹外枝。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词句,通过对天然风姿的描绘与情感寄寓,展现出一幅生动且富有哲思的画面。词句以“天然标格”开篇,以“乞与徐熙,画出横斜竹外枝”收束,中间穿插着对吴姬酒晕、伤春之意的细腻刻画,整体上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

“天然标格”四字,揭示了词句主题——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这里的“标格”,喻指事物的特有风范与气质,引申至自然界,则指向那些未经人工雕琢、浑然天成的景象。词人以“天然”二字强调其未经修饰、纯粹而真实的特性,暗含对自然规律、生命本真的崇尚之情。

紧接着,“不问青枝和绿叶”,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美的超越性与包容性。无论是青翠欲滴的枝条,还是繁茂如海的绿叶,都是大自然赋予生命的寻常色彩,然而在“天然标格”的审视之下,它们并非被刻意关注的对象,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整体的生态画卷中,无需特别问询,亦无需特别凸显,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美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和谐且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

此处,词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形象相融合,以“仿佛吴姬”引入一位江南佳人的形象。吴姬,泛指吴地(今江苏一带)的女子,以其温婉秀丽、才情出众著称。将“天然标格”的自然美景比拟为吴姬,既增添了词句的浪漫色彩,也赋予了自然以灵动的生命力。

接着,“酒晕无端上玉肌”描绘了吴姬脸颊微红、娇媚动人的画面,这里的“酒晕”象征着自然景色中那抹难以名状的醉人韵味,它悄然攀上象征纯净美好的“玉肌”,犹如春风拂过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使整个画面顿时生动起来。这一比喻既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妩媚与迷人,也暗示了观者面对美景时内心的陶醉与欣赏。

词句至此,笔锋一转,从对自然景色的直接描绘转向对观者内心世界的探析。“怕愁贪睡”四字,刻画了人物因感怀春光易逝、美景难留而生发的微妙情绪。这里的“愁”并非深沉哀痛,而是淡淡的惋惜与惆怅,而“贪睡”则象征着试图通过逃避现实来挽留美好时光的愿望。

紧接着,“谁会伤春无限意”一句,既是自问,也是对世间能深刻体味春之哀愁、理解伤春之意的知音的呼唤。词人借此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敏感感知与深深眷恋,也揭示出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消逝时普遍共有的情感共鸣。

结尾处,词人借古喻今,提出一个富有诗意的愿望:“乞与徐熙,画出横斜竹外枝。”徐熙,五代南唐著名画家,尤以花鸟画成就卓著,其画风崇尚自然,注重写生,被誉为“野逸派”代表。

词人希望徐熙能以其高超画技,捕捉并定格眼前这幅天然标格、酒晕上脸、春意盎然的图景,尤其是那“横斜竹外枝”,既可能是实景描绘,也可能是象征性的意象,寓意生命力顽强、姿态优雅的竹子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其枝叶越过竹林边界,伸向更广阔的天地。

这样的画面,既是对前面自然美景的艺术升华,也是对词人内心情感的视觉化表达,寄托了对美好瞬间永驻、自然之美得以传承的美好愿景。

减字木兰花

兰凋蕙歇。野店酒初尝竹叶。绝艳幽姿。洗出铅华见雪肌。

云阶月地。凭仗幽人须着意。一夜花飞。一点微酸已著枝。

这首词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清冷画卷,抒发了词人对花卉凋零、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索。

起句“兰凋蕙歇”,以两种典型的香草植物——兰花与蕙草的凋谢,象征秋季的到来与万物的衰退。兰花与蕙草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与芬芳的象征,它们的凋零预示着季节的更替与时光的无情流逝。

紧接着,“野店酒初尝竹叶”描绘了词人在乡间小店品尝新酿竹叶酒的情景。竹叶酒以其清新淡雅的口感,与秋季的萧瑟气氛形成对比,为词人带来一丝慰藉。此句将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场景交织,展现出词人身处世事变迁之中,以淡然心态品味生活的细节。

“绝艳幽姿”是对某位女子或某种花卉极致美丽的赞美,词人以“绝艳”形容其光彩夺目,以“幽姿”描绘其含蓄内敛,营造出一种既惊艳又神秘的美感。紧接着,“洗出铅华见雪肌”进一步揭示了这美丽背后的纯净本质。

这里的“铅华”象征着世俗的妆饰与浮华,而“雪肌”则是肌肤如雪、天然去雕饰的象征。词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内在纯洁、超脱尘俗之美的崇尚,同时也可能暗含对人生经历风雨后洗净繁华、回归本真的哲理思考。

“云阶月地”构建了一个空灵、静谧的环境背景,云雾缭绕的台阶与月光照耀的大地,共同营造出远离尘嚣、接近仙境的氛围。这样的场景为词人提供了理想的沉思空间。“凭仗幽人须着意”一句,指出在这般环境中,唯有心境幽深、善于体悟的人才能深入其中,用心感受并领悟其中的深意。

这里的“幽人”可以理解为词人自我身份的投射,也可以泛指所有能够超脱世俗、静心体悟生活哲理之人。词人以此强调,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与无常时,需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敏锐,方能洞察生活真谛。

末句“一夜花飞”以极富动态的画面,展现了花朵在一夜之间纷纷飘落的场景,再次强化了秋日的凋零之感,同时也象征着时光的快速流转与生命的瞬息变化。随后,“一点微酸已著枝”以味觉上的“微酸”隐喻情感上的微妙变化。

这里的“微酸”可能是词人对花落春去的淡淡惋惜,也可能是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微微惆怅,甚至是对未来岁月可能遭遇的酸涩滋味的前瞻性感知。而“已著枝”则意味着这种微妙的情感已悄然渗透到词人的心境之中,成为他生活体验的一部分。

整首词通过对兰凋蕙歇、野店酒尝、绝艳幽姿、云阶月地、一夜花飞等意象的描绘,勾勒出一幅秋日傍晚的生动画面,传达出词人对季节变换、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独特理解。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况味的细腻捕捉,体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审美追求与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