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的还能是对的?不妨深思,生产出来的物品,和自然产生的物件,什么贵,什么对?当然是值得的贵,不值得的对。今天来者李慧之,有指向清人的,不加推测,只是看词,值得一首,不值得一首。
沁园春(寿韦轩八十一岁·九月初二)
八九十翁,似婴儿戏,汉司马迁。记渭川垂钓,一年之长,龙山吹帽,七日之前。口角春风,襟期秋月,万事从来只任缘。随渠道,更登天富贵,陆地神仙。
儿孙绿绶青编。看鼓舞云霄高刺天。但阶移花影,闲寻棋局,风斜竹径,缓起茶烟。心迹逾清,精神越健,不用金丹资节宣。洪崖老,笑将眉寿,祝我老人轩。
全词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词人虽年事已高,却依然保持童心未泯、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以及其家族繁荣、子孙显赫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对其豁达人生哲学的赞美。
首句“八九十翁,似婴儿戏,汉司马迁”,以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例,形象地比喻赵介庵虽年届八九十岁,但仍像孩童一般充满活力与纯真,这种超越年龄的乐观心态,令人钦佩。司马迁的经历充满坎坷,但他的坚韧不拔与对生活的热爱,正映照出赵介庵的精神风貌。
“记渭川垂钓,一年之长,龙山吹帽,七日之前。”这里借用了姜尚渭水垂钓待时而动的典故,以及重阳节登高龙山的风俗,寓意赵介庵既有隐逸之志,又能在重要时刻展现出非凡的风采,即使在年岁增长之时,依旧能够享受生活,不失风雅。
“口角春风,襟期秋月,万事从来只任缘。”这三句描绘了赵介庵的性情与处世哲学:言谈间如春风拂面,温暖人心;胸襟开阔,如秋月般明亮高远,对世间万事都抱持着随遇而安的态度,体现了他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人生智慧。
“随渠道,更登天富贵,陆地神仙。”通过“渠道”暗喻仕途,说明赵介庵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民间,都能游刃有余,享受如同“登天富贵”般的尊荣,同时保持着“陆地神仙”般的逍遥自在,展现了其超脱世俗的境界。
下片转向对赵介庵家族的描写:“儿孙绿绶青编”,“绿绶”指代官服,“青编”则指书籍,意指其后代不仅官运亨通,且学识渊博。接着“看鼓舞云霄高刺天”一句,形容赵家子孙的成就如同云中翱翔的鹰击长空,直指天际,展现出家族的荣耀与辉煌。
“但阶移花影,闲寻棋局,风斜竹径,缓起茶烟。”这些细腻的场景描绘,刻画了赵介庵晚年生活的宁静与雅致:花影轻移,棋盘旁消磨时光;微风过竹林,茶香袅袅升起,一切显得那么和谐与美好,体现了他晚年生活的悠然自得。
“心迹逾清,精神越健,不用金丹资节宣。”此处赞扬赵介庵内心清明,精神矍铄,无需借助任何仙丹妙药,自然养生,这是对他高尚品德与健康体魄的最高赞誉。
“洪崖老,笑将眉寿,祝我老人轩。”最后,词人以传说中的仙人洪崖子的形象,表达对赵介庵的深切祝福,愿他如仙人般长寿,笑容满面,生活在幸福与安康之中,这也是对友人最真诚的祝愿。
留晚香
最高楼寿梅屋儒学谭提举九月十九
西江水,分润到全闽。芹藻亦生春。秀钟东壁双躔瑞,祥开南极一星明。把紫阳、年月算,恰同庚文公庚戌九月十五生。
前十日、重阳秋正好。后十日、小阳春未透。梅与菊,此交承。酌公菊水来称寿,期公梅实去和羹。要教人,看久远,是功名。
还是最高楼吧
这段文字是一首祝寿词,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寓意,表达了对文公(推测为某位文化名人或士大夫)的敬仰与祝福。词句融汇了自然景致、天文气象、历史人物与个人生辰的象征意义,构建了一个既富含文化底蕴又饱含深情的祝寿场景。
首句“西江水,分润到全闽。芹藻亦生春。”以自然界的广阔与丰饶作为开场,西江水滋养了福建(全闽),象征着文公的德泽广布,惠及四方。芹藻,古代常用来比喻有才德的人,此处借以形容文公的才华如同春天里的芹藻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秀钟东壁双躔瑞,祥开南极一星明。”“东壁”在中国古代星象学中象征着文学与教育,双躔(chán)瑞,即两颗星同时出现,象征着双重吉祥。“南极一星明”指的是南极星,常被比作寿星,寓意文公的诞生给世间带来了双重的吉瑞与智慧之光,预示着他将成为文坛的璀璨明星。
“把紫阳、年月算,恰同庚文公庚戌九月十五生。”“紫阳”可能指代紫阳真人张伯端,这里借以强调文公出生的不凡,与道家的仙气相联系,同时也指出文公出生于庚戌年九月十五,通过精确的生辰标记,进一步强化了文公生命中的特殊意义。
下片转入对具体庆祝场景的描绘:“前十日、重阳秋正好。后十日、小阳春未透。”重阳节正值秋季,象征着成熟与丰收,而小阳春则意味着初冬时节短暂的温暖,前后十日的跨度,巧妙地将文公的生辰置于秋季与冬季之间,既代表了文公人生的丰收与成果,也预示着未来仍旧充满希望与温暖。
“梅与菊,此交承。”梅与菊分别代表冬季和秋季的花朵,它们的交相辉映,象征文公集秋冬之精华于一身,既有菊花的傲霜独立,又有梅花的凌寒独开,展现了其坚毅与高洁的品质。
“酌公菊水来称寿,期公梅实去和羹。”这两句通过“菊水”和“梅实”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元素,表达了对文公的祝福。菊水,传说中的仙水,用以祝寿,希望文公长寿安康;梅实,即梅子,古代常用以调味和制作羹汤,象征文公的智慧与才华能够为社会贡献,参与国家的治理,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要教人,看久远,是功名。”结尾寄予厚望,强调文公的功名不仅在于当下的成就,更在于长远的影响,期待他的道德文章、功绩与名声能够流传久远,成为后世的楷模。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