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不得接,序不与传。有一段,淳佑九年(一二四九)胡德芳序云:“玉林早弃科举,雅意读书,间以吟咏自适。阁学受斋游公(九功)尝称其诗为晴空冰柱。闽帅秋房楼公闻其与魏菊庄(庆之)为友,并以泉石清士目之”。再找其余资料却是没有了。
寿黄邦彦,昇,邦彦,也许是也许不一定呢。
凡是在天地之间,由阴阳之气所产生的,用足爬行的小虫,蠕动爬行的小虫,承受“气”而产生,开口就能吃东西。食物有可口的和不可口的,心思相同,欲望相等,强大的吃细弱的,聪明的侵侮愚笨的。其也动物以大吃小交相残食,不称之为灾变,偏偏说虫吃谷物为了应和政事,这就失掉了道理的本质,不懂得构成事物的气的本性了。
然而虫子的产生,必须依靠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温湿之气,常常产生于春夏两季。秋冬两季的气,寒冷而干燥,虫子没有产生的条件。如果以虫子产生而惩罚地方官吏,这样就是说地方官吏在春夏两季贪赃,在秋冬两季廉洁了。即使像盗跖那样的官吏,如果在秋冬两季任职做官,也会受到如伯夷那般的称颂了。
水调歌(寿黄邦彦·四月初八)
湛湛玉清水,矗矗炼丹山。秀环侯泮,广文分得括苍仙。虞殿薰风初入。尧陛祥蓂七叶,此际庭真贤。学术瑞王国,声誉蔼人寰。
绿槐宫,丹桂殿,杏花坛。英华粲发,聊将文教布龙藩。我亦执经北面,喜见发祥南斗,再拜祝长年。丹诏烂鸦墨,绿发映貂蝉。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古代学府的盛景,充满了对知识、教育与贤者的颂扬,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文化兴盛的美好愿景。
首句“湛湛玉清水,矗矗炼丹山”以自然景观开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湛湛”形容水色深而清澈,“玉清”喻指纯洁无瑕,此句或寓意学问之清高纯净;“矗矗炼丹山”中的“炼丹山”可能象征着追求学问与道德修养如同炼丹般精进不懈的过程,山之矗立,则显其稳固与崇高。
“秀环侯泮,广文分得括苍仙。”“泮”原指学宫前的池塘,这里代指学府,“侯泮”即学府之中的精英之地,形容学府环境优美,人才荟萃。“广文”一词,典出唐代设置的“广文馆”,负责培养科举人才,此处暗含教育机构广泛传播文化的使命。“括苍仙”则可能比喻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教育者,如同括苍山上的仙人般超然物外。
“虞殿薰风初入。尧陛祥蓂七叶,此际庭真贤。”“虞殿”、“尧陛”皆借古喻今,用上古圣君虞舜和尧的时代来象征理想的政治环境,其中“薰风”代表和煦的教化之风,“祥蓂七叶”则寓意国运昌隆,贤者汇聚。这一句强调在良好的政治氛围中,真正贤能之人得以涌现。
下片“绿槐宫,丹桂殿,杏花坛。”通过具体景物描绘学府内部的景象,绿槐、丹桂、杏花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象征着学者的品格与成就。“英华粲发”形容学者们的才华横溢,他们的教诲如同春日花开,灿烂夺目。
“聊将文教布龙藩。”“龙藩”喻指边远地区或需要教化的远方,此句表达了以文化教育为国家边疆稳定与发展的基石,展现了教育普及的理想。
“我亦执经北面,喜见发祥南斗,再拜祝长年。”作者自谦为求学者,对能够亲眼见证文化盛世感到欣喜,并向象征智慧与文化的南斗星(古人认为南斗主生)祈祷国家与文化长久繁荣。
“丹诏烂鸦墨,绿发映貂蝉。”“丹诏”指皇帝的诏书,常以朱笔书写,这里比喻国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与支持;“烂鸦墨”形容诏书墨迹鲜亮,传递出喜庆与权威。“绿发映貂蝉”则是说学士们青春焕发,身着朝服(貂蝉为古代达官贵人所佩戴的冠饰),展现了学者们的尊贵与活力。
在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上,学府如同一方净土,被湛蓝如玉的清泉环绕,背靠挺拔的炼丹山,仿佛是天工巧夺的仙境。学府内,秀美的泮池倒映着四季更迭的景致,环抱着这片知识的殿堂,广纳四海才子,他们在这里沐浴着括苍仙人的智慧之光,探寻着学问的奥秘。
时至初夏,薰风拂过虞舜殿堂,带来一股清新与和谐,仿佛是古老智慧的轻语,穿越时空,启迪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灵。在这庄严的殿堂之中,君王的祥瑞如同七叶蓂草,预示着国家的兴盛与贤者的汇聚。学术的繁荣成为了国家的福祉,学者的声望如同甘露,滋养着人间,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步入学府深处,绿槐掩映下的宫殿、丹桂飘香的讲堂、杏花烂漫的坛场,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学者们在这里交流切磋,思想碰撞出璀璨的火花,他们的才华如同繁星般在夜空中粲然绽放,照亮了整个知识的天空。他们不遗余力地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哪怕是遥远的边疆,也要让文化的光芒照亮人心。
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手捧经典,心怀敬畏,北向而立,感恩于这份传承与发扬的责任。抬头仰望,南斗七星闪烁,似乎在见证着这一切美好与希望。我满怀激动之情,再次跪拜,祈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长寿安康,国家文化繁荣昌盛,世代不息。
当皇朝的丹书铁券以最鲜艳的姿态昭告天下,表彰那些为文化教育做出贡献的学者,他们的青春与热情,如同绿发映照下的貂蝉冠冕,既是对过往辉煌的传承,也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展望。在这片被智慧与美德灌溉的土地上,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书写者,共同编织着一个关于知识、教育与国家荣耀的不朽传奇。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