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位:尹公远,尉迟齐天乐

作者:雪狐4651 更新时间:2024/6/16 20:00:02 字数:2873

人,总得思考下为什么,然后明白,不为什么。这是咱上一秒的说法,不一定是未来会发生的事件,下一秒和上一秒,未曾改变。今天来者尹公远,词两首,人,分不了古今了。

有没有关系不知,有没有时间,一直无比。多了句:溪翁琴皆浙音,故云。

尉迟杯(题卢石溪响碧琴所)

冰弦语。在竹树、院落深深处。当年野草闲花,何许浮云飞絮。征鸿止止,纵汗漫、游人远回顾。迟琼楼、五色帘开,唤醒玄鹤飞舞。

何事梦断湖山,尚九里松声,八月潮怒。三十年余池台泪,应不为、花奴羯鼓。想天上,群仙老矣,其比似,人间更愁苦。倩画阑、留住西风,莫教愁入云去。

本词如同一幅静谧而深远的水墨画,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隐于世外桃源的画面:幽静的竹林深处,古朴的庭院被岁月温柔地包裹,仿佛能听到那冰弦之语,在清风中轻轻回响。这冰弦之语,或许是一曲古琴的低吟,清冷而悠扬,穿透了岁月的尘埃,唤醒了沉睡的记忆。在这片静谧之中,竹叶轻摇,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缕风过,都带着淡淡的忧伤与怀旧。

“当年野草闲花,何许浮云飞絮。”这一句,诗人将我们的视线引向过往,那些曾经繁盛一时的野草闲花,如今已化作天空中的浮云飞絮,随风飘散。这里,诗人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曾经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如今只留下一抹淡影,如同人生中的美好瞬间,虽短暂却令人难以忘怀。浮云飞絮,不仅是自然界的现象,更是诗人内心对过往岁月的无尽追忆与怀念。

“征鸿止止,纵汗漫、游人远回顾。”鸿雁停留,即使是远行的旅人,也会在某一刻停下脚步,回首望向来时的路。这里的“征鸿”象征着远方和旅途,而“汗漫”则形容旅途的漫长与艰辛。在人生的征途中,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行者,但总有一些时刻,会让人忍不住回望,那些曾经的风景,那些遗失的美好,仿佛都在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应忘记初心。

“迟琼楼、五色帘开,唤醒玄鹤飞舞。”随着词境的转换,我们来到了一个神秘而华美的世界——迟琼楼。当五彩斑斓的帘幕缓缓拉开,不仅照亮了这片空间,也仿佛唤醒了沉睡的玄鹤,它们翩翩起舞,展现出一种超脱凡尘的美。这一幕,既是对仙境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深处那份向往自由与美好的渴望的抒发。

“何事梦断湖山,尚九里松声,八月潮怒。”词人从幻境中抽离,回到现实,湖光山色依旧,松涛声声,八月的潮水带着愤怒般的汹涌。这里的“梦断”,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即使面对自然界的壮丽景观,也无法完全抚平心中的遗憾与无奈。九里松声与八月潮怒,既是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三十年余池台泪,应不为、花奴羯鼓。”池台依旧,泪水却已流了三十多年。这里的“花奴羯鼓”借指繁华与享乐,诗人认为,这多年的哀伤并非源自表面的物质享受,而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缅怀,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想天上,群仙老矣,其比似,人间更愁苦。”诗人想象天上的神仙也随时间老去,他们的愁苦或许比人间更加深重。这一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共通命运的思考,也透露出一种超越生死的哲学意蕴,即无论是在天上还是人间,生命的本质都包含了不可避免的哀愁与苦楚。

“倩画阑、留住西风,莫教愁入云去。”最后,诗人以一种近乎恳求的语气,希望借助画栏能够留住即将消逝的西风,不让那愁绪随风飘散。这不仅是对美好瞬间的挽留,也是对过往记忆的一种珍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细节的深切眷恋,以及面对时间无情流逝时的无奈与抗争。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一系列生动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现实与理想的反思、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感悟。词句间流露出的淡淡哀愁与对美好事物的不舍,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以及对生命无常与恒常价值的深刻理解。

齐天乐(赠卢天隐)

江湖千里秋风客,翩然白云黄鹄。石鼎烟霏,篆书红湿,随处菊香泉绿。幅巾野服。尽扫叶开门,抱琴听瀑。何事蓬壶,归来犹待海涛陆。

卢鸿旧时隐处,想斜阳草树,水榭云屋。尘尾玄玄,笔花语语,剪尽雨窗残烛。黄庭误读。且东老留诗,采和歌曲。后日重寻,洞天三十六。

首句以开阔的意境启篇,勾勒出一位行走在秋日江湖之上的高士形象。这位秋风客,仿佛与云齐飞,与黄鹄并肩,自由而超脱,他的足迹跨越千里的江湖,心性与自然界的广阔相融。白云黄鹄,既是他内心的象征,也是其外在行迹的写照,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石鼎烟霏,篆书红湿,随处菊香泉绿。”这一句将画面转入具体而生动的场景,石鼎中升起袅袅烟雾,篆书被茶水浸染,透出淡淡的红色,四处弥漫着菊花的香气与清泉的碧绿。这一系列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雅致的氛围,石鼎与篆书代表着文人墨客的雅趣,而菊香泉绿则是自然之美的体现,二者相得益彰,展现了一种归隐山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方式。

“幅巾野服,尽扫叶开门,抱琴听瀑。”此句描绘了主人公的衣着与行为,他头戴幅巾,身着简朴的野服,亲自打扫落叶,打开门扉,怀抱古琴,静坐在瀑布旁倾听。这一系列动作,透露出其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抱琴听瀑,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放松,更是心灵与自然对话,寻求精神慰藉的方式。

“何事蓬壶,归来犹待海涛陆。”蓬壶,传说中的海上仙境,此处喻指远离尘嚣的隐居之地。虽然身处如此仙境,归来时却仍要经历波涛与陆地的考验,这反映了隐士生活并非全然无忧,亦有其艰难之处,同时也寓意着无论外界如何动荡,内心追求的平静与超脱始终不变。

“卢鸿旧时隐处,想斜阳草树,水榭云屋。”卢鸿,唐代隐士,此处借用其典故,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隐逸之所。斜阳下的草树、水边的亭榭与云雾缭绕的小屋,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这不仅仅是对卢鸿隐居地的想象,也是对古代文人理想生活环境的向往。

“尘尾玄玄,笔花语语,剪尽雨窗残烛。”尘尾,古代文人谈吐间常用的道具,玄玄,则形容深奥的哲理;笔花语语,意指文字如花般绽放,言辞优美。在雨夜的窗前,烛光摇曳,文人的思考与创作仿佛剪断了时间,让这一刻成为永恒。这几句描绘了隐士在孤灯下潜心研究学问、创作诗词的场景,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黄庭误读,且东老留诗,采和歌曲。”“黄庭”通常指的是道家经典《黄庭经》,此处“误读”或指不经意间的领悟,或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而“东老留诗,采和歌曲”,可能是指东晋陶渊明等隐逸诗人的作品,以及传说中的仙人陈抟所作的诗歌和歌曲,这些都成为隐士们精神世界的滋养,体现了他们对先贤智慧的继承与发扬。

“后日重寻,洞天三十六。”结尾处,诗人展望未来,表达了对再次探寻隐秘仙境——“洞天三十六”的期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洞天福地”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三十六洞天更是道教仙境的代表。此句蕴含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隐逸文化的高度认同。

整首词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情怀。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文人学识修养的肯定,更有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憧憬,体现了古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