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位:王槐建,水龙吟

作者:雪狐4651 更新时间:2024/8/12 20:00:01 字数:2356

有不知名者知何人,今来者王槐建,自然不知。子牢说:“孔子说过‘我没有被任用做官,所以学会了一些技艺。’”

孔子又说:“我小时候由于贫穷,所以学会了许多平常的技艺。”地位低贱不被重用的人,一般都有很多技能。天如此尊贵高大,怎么能选择造成灾害来谴责告诫人类的做法呢?况且预兆吉凶的面色出现在脸上,人是不能有意这样做的,面色是自然发生的。

天地如同人的身体一样,气形成的灾变就同蜚色一样。人不能有意做出蜚色,天地怎么能有意使气形成灾变呢?那么气形成的灾变的出现,大约是自然而然的变化了。灾变自然出现,蜚色自然发生,占候之家就借此来预言吉凶。

关于寒温、谴告、变动、招致,四个方面的疑问都已经论述了。谴告说违背自然之道最远,所以再次评论它,评论它是为了进一步责难它,搞清楚它。谴告说符合于人世间的事情,却不符合自然的道理。服从自然的道理,不迁就人世间的事情,虽然违反了儒家的学说,但它符合黄、老的道理。

阴阳之气下和谐,灾变就会发生,或许是前代遗留下来的凶祸,或许是由于气自然而然形成的。贤人圣人对同类事物有所感触,心怀疑惧而自己思考,灾变这种坏征兆,是因为什么而出现的呢?

归过于自己而自我责备,害怕自己有过错,这是一种戒慎恐惧的心理,自己并不一定真有那样的过错。用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用成汤时遭受大旱灾成汤责备自己有五大过夫这件事来证明。圣人的道德纯正完美,行为没有任何缺点和过失,为什么要责备自己有五大过失呢?

水龙吟(送人归武夷)

武夷一片闲云,被风吹落清原顶。溪梅馥馥、飞来相傍,不嫌凄冷。瓦斧争鸣,丝桐一曲,满城倾听。奈阳春未了,骊驹已驾,桐阴底、梦魂醒。

何限吟笺赋笔,甚乡心、分却清兴。鳌峰胜处,遥知风月,属谁管领。邂逅何时,无穷事业,有穷光景。但相期、不负初心,此外分、皆前定。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既具象又抽象的山水人文图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武夷一片闲云,被风吹落清原顶。”开篇即以武夷山为背景,闲云被风吹落至清原之巅,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武夷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著称,而“闲云”则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

“溪梅馥馥、飞来相傍,不嫌凄冷。”溪边梅花香气扑鼻,它们仿佛也因这份宁静而飞来相伴,即便是在寒冷中也不感到孤单。“不嫌凄冷”不仅体现了梅花的坚韧品质,也暗示了作者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瓦斧争鸣,丝桐一曲,满城倾听。”这里转而描述了人间的景象,匠人的瓦斧声与琴师的丝桐乐声交织在一起,引起全城人的共鸣。这不仅表现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还体现了作者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

“奈阳春未了,骊驹已驾,桐阴底、梦魂醒。”“阳春”象征着美好的时光,“骊驹”则是离别的代名词。尽管春天尚未结束,但离别却已经到来,让人从梦中惊醒。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何限吟笺赋笔,甚乡心、分却清兴。”诗人虽有无限的诗情画意想要抒发,却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心。这里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有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有对故土的深深怀念。

“鳌峰胜处,遥知风月,属谁管领。”鳌峰是武夷山的著名景点之一,“风月”借指美景。即便身处远方,诗人仍能想象那里的美丽风光,不禁思考,如此美景究竟属于谁呢?这句话蕴含着对自然美景归属权的哲学思考。

“邂逅何时,无穷事业,有穷光景。”“邂逅”意味着偶然相遇,这里可能是指与志同道合者的相遇;“无穷事业”与“有穷光景”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于生命短暂与事业无尽的深刻感悟。

“但相期、不负初心,此外分、皆前定。”最后两句总结了整首词的主题,强调无论未来的路如何,都要坚持自己的初心,除了这份坚持之外,其他的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

武夷山的美,不仅仅在于其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故事。当一片闲云悠然飘落在清原顶上,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下来,只留下大自然的呼吸与心跳。这样的景象令人神往,也让人心生敬畏。云朵随风而动,如同世事的变化无常,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溪边的梅花,在严冬中绽放,不仅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更是以其坚强不屈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路过的人。它们静静地守候在这里,不畏寒风凛冽,不惧霜雪覆盖,只为给这荒凉之地带来一抹生机。这种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无论遭遇何种困难,都不应放弃希望,要像梅花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

匠人们的瓦斧声与琴师的丝桐乐声相互交织,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这种和谐的场景,不仅是艺术与技艺的完美结合,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象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这样一种精神——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然而,好景不长,春天还未结束,离别就已经悄然来临。这不仅是对季节更迭的一种描写,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时刻,但这些美好往往伴随着离别和失去。正如春天的花朵终将凋零,人生的旅程也会遇到终点。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当下,把握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意义。

诗人虽然身处异地,心中却始终牵挂着家乡。这份乡愁不仅仅是对故土的怀念,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同时,诗人也在思考,如此美丽的自然景观究竟应该属于谁?是属于那些能够真正欣赏它的人,还是属于每一个人共享?这个问题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未来的期许——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难,都应该不忘初心,坚守信念。人生中的许多事情似乎是命中注定,但我们仍然可以把握自己的态度和选择,让生命更加精彩。这样的思想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也同样适用于团队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这首词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引导人们反思与前行的精神食粮。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