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位:曾宏正,水调歌头

作者:雪狐4651 更新时间:2024/9/16 20:00:01 字数:2183

水,临桂水月洞,水月洞是由象山的象鼻和象身的空隙构成的圆形景观,它天设地造,俨如满月。“圆魄镇相望”,即天上的月亮与山下的月亮,两相对望而构成的奇观。游人至此,举头可呼吸沆瀣的清气,伸脚可戏弄漓江的清波。身处这样的水晶宫殿,真是与神仙为伴,同造化嬉戏,不知身在何方了。(今天的词作)构思之妙,状景之奇,藻饰之美,述情之深,可谓匪夷所思。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云“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象山的水月与隔江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水月洞洞口朝阳, 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 如明月浮水, 十分形象, 所以水月之名, 一直沿用至今。

“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 文人学士属文赋句, 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之句, 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 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

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 一悬于天, 一浮于水, 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一点二万年前,地壳拾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

长十七米,宽九点五米,高十二米,面积约一百五十平方米。《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 清代改称得月楼, 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五十余件。

水调歌头(临桂水月洞)

风月无尽藏,泉石有膏肓。古今桂岭奇胜,骚客费平章。不假鬼谋神运,自是地藏天作,圆魂钟相望。举首吸空翠,赤脚踏沧浪。

惊龙卧,攀栖鹘,翳鸾凰。秋爽一天凉露,桂子更飘香。坐我水精宫阙,呼彼神仙伴侣,大杓挹琼浆。主醉客起舞,今夕是何乡。

这阕词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山水画卷,通过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首先,让我们从赏析的角度来看待这段文字。

“风月无尽藏,泉石有膏肓。” 这两句以风月比喻大自然的美好,用“无尽藏”来形容其无穷无尽的魅力;而“泉石有膏肓”则是形容山川之中的泉水与石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膏肓”本指疾病深入骨髓,这里转义为自然之美深深吸引人,使人痴迷。

“古今桂岭奇胜,骚客费平章。” 桂岭作为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这里的“费平章”指的是文人们为了描绘这里的美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不假鬼谋神运,自是地藏天作,圆魂钟相望。” 这里强调了自然景观并非人为造作,而是天地间自然而然形成的美丽景象。“圆魂钟”可能是指山峰或岩石的形状,它们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

“举首吸空翠,赤脚踏沧浪。” 作者以“吸空翠”来表现自己置身于苍翠欲滴的自然之中,仿佛可以将这份绿意吸入肺腑;而“赤脚踏沧浪”则描绘了赤足踏在清凉的溪流中,感受着自然的清凉与纯粹。

清风徐来,明月当空,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美景,仿佛天地之间所有的美好都汇聚于此。那里的泉水潺潺,石头上长满了青苔,似乎每一块石头都蕴含着生命的气息。自古以来,桂岭以其奇特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他们在此留下了许多赞美之词,试图捕捉这份难以言表的美。

不需要任何超自然的力量来创造这样的景色,因为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山峰之间,云雾缭绕,仿佛是天空与大地共同铸造的艺术品。当你抬头仰望,仿佛可以将那满眼的绿色吸入胸膛,让心灵得到净化。光着脚丫走在清澈见底的小溪中,冰凉的水流过脚背,带来一丝丝清凉,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在这样的一天里,秋风送爽,凉露滋润着每一寸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气。仿佛置身于水晶般透明的宫殿之中,身边环绕着仙风道骨的伙伴们,大家一同举杯畅饮,享受着来自天堂的美酒。随着音乐的响起,主人微醺,宾客起舞,在这一刻,忘记了今夕何夕,只愿沉浸在这份超脱世俗的欢愉之中。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这段文字背后的意境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然图景,表达了对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怀抱的渴望。

“风月无尽藏,泉石有膏肓”,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无限热爱,认为自然之美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值得人们去探索与品味。同时,“泉石有膏肓”则透露出一种深深的依恋之情,即对这些自然景致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古今桂岭奇胜,骚客费平章”,表明了自古以来,自然美景就是文人墨客争相吟咏的对象,它们激发了诗人的灵感,成为了创作的源泉。

“不假鬼谋神运,自是地藏天作”,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自发形成之美的赞叹,认为这一切都是天地自然的馈赠,无需任何人工雕琢。“举首吸空翠,赤脚踏沧浪”,则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展现了作者融入自然、与之和谐相处的心境。

而结尾部分“惊龙卧,攀栖鹘,翳鸾凰……主醉客起舞,今夕是何乡”,则进一步升华了这种意境,从个人的感受扩展到一种超越时空的逍遥境界。在这里,作者仿佛置身仙境,与自然界的生灵共舞,与同道之人共享佳酿,忘却了现实世界的纷扰,达到了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