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月而不出,晴过但还是积云众多。品不出什么味道,只得观他方之月。邓有功(一二一○~一二七九),字子大,学者称月巢先生,南丰(今属江西)人。累试进士不第,以恩补金溪尉。祥兴二年卒,年七十。有《月巢遗稿》,已佚。事见《隐居通议》卷九。
会稽郡孟章的父亲孟英任郡的决曹掾,郡中官吏拷打杀害无罪的人,这件案子到朝廷复查的时候,孟英把罪过归于自己,终于代替长官被处死。孟章后来又当了郡的功曹,投入战斗攻击贼人,兵卒连吃败仗,被贼人用箭所射,孟章用身体掩护郡将,一直到死也不离开。
这与弘演的节操、陈不占的忠义有什么区别呢?当今撰文写书的人,肯引孟章的事迹来比喻吗?比喻用的材料,往上则寻求至虞、夏时代,往下则寻求殷、周时代,秦、汉时期,有功德奇特操行特殊的人,尚且认为时代太近,又何况当今社会在百代之后,叙述历史的人亲眼见到这些了吗?
画工好画古代的人,秦汉时期的人,即使功绩操行很突出,画工也不肯画他们。不肯画当世的人,是因为画工尊古卑今的缘故。贵重天鹅而轻贱鸡,因为天鹅离得远而鸡挨得近的缘故。即使现在有人所讲的道理比孔子、墨子还精深,名望也不可能与他们相等;表现出来的操行高过曾参、颜回,声誉也不可能跟他们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世俗的本性是轻视所见的事实而重视所听来的传闻。有人在这里,树立起忠义节操,考核他的操行,古人没有能超过他的,撰文写书的人,肯把他的事迹记载在书籍里,把他当作和以往的事例一样来表彰吗?
他们提出奇特的论点,写出新的文章,不比古人逊色,好事的人肯舍弃时代久远的书,而留心阅读这些东西吗?杨子云写《太玄》,著《法言》,张伯松不愿意读一读,因为他与杨子云生活在同一时代,所以就轻视杨子云的言论。假如杨子云的时代在张伯松之前,张伯松就会把他的书当作珍贵文献了。
点绛唇
卷上珠帘,晚来一阵东风恶。客怀萧索。看尽残花落。
自把银瓶,买酒成孤酌。伤漂泊。知音难托。闷倚阑干角。
这几句词出自宋代词人之手,描绘了一个孤独旅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无奈。从“卷上珠帘”开始,画面便缓缓展开,如同一幅细腻的水墨画,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晚来一阵东风恶”,这里的“东风恶”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恶劣天气,更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不平静与外界环境的不和谐。东风,本是春天的信使,但在词人笔下却成了搅扰人心的不速之客,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困扰与不安。
“客怀萧索”,短短四字,道出了词中人物作为异乡人的孤独与落寞。这种情绪在“看尽残花落”一句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落花不仅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也隐喻着时光的流逝以及美好事物的消逝。词中的“客”面对此景,心中涌起的是无尽的感伤与无奈。
接着,“自把银瓶,买酒成孤酌”,这一行为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词中人物孤独形象的认识。独自饮酒,看似是在排遣寂寞,实则更添了几分凄凉。酒,本是用来欢聚共享的佳酿,在这里却成为了孤独者自我安慰的方式,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伤漂泊。知音难托。”这两句话表达了词人对于漂泊生活的无奈与对于知音难觅的感伤。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使得词人渴望寻找心灵上的慰藉与共鸣,但却难以实现。这种情感上的缺失,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加令人痛苦。
最后一句“闷倚阑干角”,画面定格在词人孤独地依靠在栏杆旁的身影上。这不仅是身体上的依靠,更是精神上的寄托。阑干一角成为了词人在孤独时刻唯一的伴侣,它见证了词人所有的思绪与情感,却也是沉默的存在,无法给予任何回应或安慰。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宋词特有的婉约之美,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面对社会变迁与个人际遇时的复杂心境。这种心境超越了时代背景,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过秦楼
燕蹴飞红,莺迁新绿,几阵晚来风急。谢家池馆,金谷园林,还又把春虚掷。年时恨雨愁云,物换星移,有谁曾忆。把一尊试酹,落花芳草,总成尘迹。
频自笑、流浪孤萍,沾泥弱絮,有底困春无力。银屏香暖,宝箪波寒,又负月明今夕。往事梦里,沈思惟有罗襟,泪痕犹湿。奈垂杨万缕,不紧西风白日。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先,“燕蹴飞红,莺迁新绿,几阵晚来风急。”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吸引读者注意,燕子踢落花瓣,黄莺飞向新绿的枝头,晚风急促,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却又夹杂着一丝悲凉的氛围。这里的“飞红”和“新绿”代表了春天生机盎然的一面,而“晚来风急”则暗示了美好时光的短暂易逝。
接下来,“谢家池馆,金谷园林,还又把春虚掷。”这里提到的“谢家池馆”和“金谷园林”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园林,借以比喻曾经繁华的美景,如今却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空寂,春光虽好,却无人欣赏,显得格外惋惜。紧接着,“年时恨雨愁云,物换星移,有谁曾忆。”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记忆逐渐淡忘,物是人非,世事变迁,让人不禁感叹岁月无情。
“把一尊试酹,落花芳草,总成尘迹。”词人用酒祭奠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无论是飘零的落花还是青青的芳草,最终都归于尘土,化为过往,这既是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
“频自笑、流浪孤萍,沾泥弱絮,有底困春无力。”这一句通过“孤萍”、“弱絮”的意象,将自己比喻为随波逐流的浮萍和粘附在泥土上的柳絮,形象地描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这里的“困春无力”不仅仅是对春天的无力挽留,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词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力感。
“银屏香暖,宝箪波寒,又负月明今夕。”通过对比室内温暖的香气与室外寒凉的水波,突显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身处温暖之中,却依然感到寒冷,再次强调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而“又负月明今夕”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辜负,暗示着词人内心的遗憾与不舍。
“往事梦里,沈思惟有罗襟,泪痕犹湿。”这一句通过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将情感推向高潮。词人沉思过去,泪水打湿了衣襟,表现出对过去的深深眷恋与不舍,同时也反映出对当下的不满与无奈。
最后,“奈垂杨万缕,不紧西风白日。”以垂杨万缕的柔美形象,反衬出西风的无情与白日的匆匆。杨柳虽多情,却无法挽留住时间的脚步,象征着美好事物虽美,但终究抵挡不住岁月的流逝。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感悟。这种情感跨越时空,即使在今天,也能引起人们对于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共鸣。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