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父字季和,号东窗。淳佑元年(公元一二四一年)进士。诗人。《全宋词》收录有三首词作,隐居通议收录有韶父诗。
伊州三台,又名“伊州三台令”。见宋赵师侠《坦庵词》。《词谱》云:“唐有《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曲,此云《伊州》者,亦本唐曲,取边地为名也。《三台》皆用六字成句,观赵师侠词,前、后起二句亦作六言,犹沿唐人旧体。若两结摊破六字二句为五字一句、七字一句,则新声矣,故另编一体。”
伊州三台令
水村月淡云低。为爱寒香晚吹。瘦马立多时。是谁家、茅舍竹篱。
三三两两芳蕤。未放琼铺雪堆。只这一些儿。胜东凤、千枝万枝。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日水村的静谧画卷,词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作者通过对景物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冬天特有的清冷与宁静,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水村月淡云低。”这句开篇即定下了整首词的基调,月光如水般倾洒在村庄之上,云层低垂,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这里“月淡”不仅指月色的清淡,也暗示了夜深人静时分,万物归于平静,只有月光与云朵在空中轻轻对话。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安放的地方,是文人士大夫理想中的隐逸之所。
“为爱寒香晚吹。”此句进一步点明了时间——夜晚,以及环境特点——寒冷。寒香,通常指的是梅花或腊梅的香气,在冬夜中尤为珍贵。晚风吹过,将这份清香送入鼻尖,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这里的“爱”字,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瘦马立多时。”接下来,画面中出现了一匹瘦弱的马,长时间站立不动,仿佛也在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这匹马或许象征着诗人自己,历经沧桑后,仍能保持一份淡泊名利的心境,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的风景。
“是谁家、茅舍竹篱。”随着视角的转换,我们看到了一户普通人家的住所。茅舍竹篱,简朴而温馨,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这样的居住环境,对于久居城市、饱受喧嚣之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它代表着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也是许多文人墨客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三三两两芳蕤。未放琼铺雪堆。”此处,作者将视线转向了更远处,描述了几株尚未完全绽放的花朵。尽管它们还未达到“琼铺雪堆”的盛况,但即便只是“三三两两”,也足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力顽强、即使在最艰难时刻也不放弃生长的精神的颂扬。
“只这一些儿。胜东凤、千枝万枝。”最后两句,作者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眼前景色的珍视。虽然所见不过是一些简单的景象,但在他看来,这些平凡而真实的存在远比那些华丽却空洞的事物更加珍贵。这里的“东风”可能指的是春天,而“千枝万枝”则形容春花烂漫的景象。然而,正是这份冬日里的简单与纯净,让作者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好,也体现了他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冬日水村图景,既是对自然美的赞歌,也是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妨偶尔放慢脚步,去感受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确幸,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与宁静。
如梦令
凉月薄阴犹殢。红豆一枝秋思。门外几重山,山外行人千里。归未。归未。又是菊花天气。
意境与情感
这首词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构建了一个深邃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世界。词的开头,“凉月薄阴犹殢”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月亮在薄薄的阴云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清凉而略带凄迷的感觉。这种氛围为整首词奠定了基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红豆一枝秋思”中的“红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相思的象征。这里,词人借红豆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秋夜,思念之情更为浓烈。红豆与秋思相结合,使得词中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结构与技巧
“门外几重山,山外行人千里”这两句,通过空间的拓展,展现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牵挂。门外的重重山峦,象征着阻隔和距离;而山外的行人,则代表了远行在外的人。这种空间的延展,不仅增加了词的层次感,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期盼。
“归未。归未。”连续使用两个“归未”,形成了一种反复吟唱的效果,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同时,这也表达了词人对亲人早日归来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归期未定的无奈和焦虑。
“又是菊花天气”作为结尾,既呼应了开头的“秋思”,又为全词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菊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和长寿的花卉,这里用来形容秋天,不仅点明了季节,也暗示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一个清凉的秋夜,月亮在薄薄的阴云中若隐若现,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银纱。这样的夜晚,总是让人感到一丝淡淡的哀愁。词人独自坐在窗前,手中握着一枝红豆,思绪万千。红豆在中国文化中历来是相思的象征,这枝红豆仿佛凝聚了词人所有的思念和渴望。
词人的目光穿过窗户,望向门外那连绵起伏的群山。山峦重重,仿佛一道道屏障,阻隔着远方的消息。而在那遥远的山外,有他心系的行人,此刻正跋涉在千里之外的路上。词人不禁感叹,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归未。归未。”词人轻声念叨着,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焦虑。他多么希望远方的亲人能够早日归来,但现实却是归期未定,只能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一遍遍地呼唤着“归未”。
转眼间,又到了菊花盛开的季节。菊花以其高洁的品格,成为秋天的象征。词人望着窗外盛开的菊花,心中生出了一丝安慰。虽然思念令人痛苦,但生活依然美好,秋天依然美丽。词人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希望。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一幅深秋夜色下的思念画卷,既有淡淡的哀愁,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长相思
溪水清。溪水浑。溪上人家数亩园。垂杨深闭门。
青罗裙。白罗裙。采尽青蘩到白苹。江南三月春。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日的田园风光,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溪水、垂杨、罗裙等元素,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
溪水清。溪水浑。
词的开头,用“溪水清”和“溪水浑”两种不同的状态来描绘溪水的变化。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词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变化无常。清澈的溪水象征着纯洁与宁静,浑浊的溪水则暗示着生活的复杂与多变。这两种状态共同构成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
溪上人家数亩园。垂杨深闭门。
接下来,词人将视线转向溪边的人家。数亩大的园子,被垂杨环绕,深闭的门扉透露出一种宁静与安详。这里的“数亩园”和“垂杨”都是典型的江南田园景象,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深闭的门扉则增添了一丝神秘感,让人想象园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美景。
青罗裙。白罗裙。
“青罗裙”和“白罗裙”描绘了江南女子的衣着。青色和白色都是清新淡雅的颜色,与江南的水乡风光相得益彰。这两个形象的出现,不仅增添了词的色彩感,也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鲜活。
采尽青蘩到白苹。江南三月春。
最后两句,词人描绘了江南女子在三月春日里忙碌的景象。她们从采摘青蘩(一种水草)到采白苹(另一种水草),勤劳的身影在春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这里的“江南三月春”不仅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也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在江南的某个小镇,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过。溪水时而清澈见底,时而因雨水冲刷变得浑浊。这条小溪不仅是镇上的生命之源,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心。溪边住着几户人家,每家都有一个数亩大的园子,园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垂杨依依,绿意盎然,将整个园子环绕起来,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障,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溪水上,水面泛起粼粼波光。一位身穿青罗裙的女子提着篮子,轻盈地走在溪边的小路上。她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婀娜多姿。她来到溪边,开始采摘青蘩。青蘩是一种常见的水草,常用于烹饪和药用。女子的手指灵巧地在水中穿梭,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了新鲜的青蘩。
午后,另一位身穿白罗裙的女子也来到了溪边。她同样提着篮子,开始采摘白苹。白苹也是一种水草,洁白的花朵在水中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两位女子在溪边相遇,彼此微笑着点头致意,然后继续各自的工作。她们的笑声和谈话声在溪水上空回荡,为这宁静的水乡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江南的三月,春意盎然。小溪两岸,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桃花和杏花竞相开放,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草香。镇上的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这美好的春光。孩子们在溪边嬉戏玩耍,老人们在树荫下聊天喝茶,年轻人则在田间劳作,一派和谐美好的景象。
词人站在溪边,望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记录下了这幅江南春日的田园画卷。溪水的清与浑,垂杨的深闭门,青罗裙和白罗裙的女子,以及她们忙碌的身影,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美丽的画面。这不仅是对江南水乡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淳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