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佛法就有办法,佛绕阁,绕佛阁。调见《清真乐府》,入“大石调”,为北宋周邦彦创调。周邦彦精通音律,晚年被宋徽宗任命为家最高音乐机关——大晟府提举官。他同当时任大晟府协律郎的晁端礼、撰制万俟咏一起,讨论古音,制定古调,增演漫词,创制了许多新曲。《绕佛阁》,就是其中的一种。
邦彦词格律之精细,在于其不仅辨清浊阴阳,而且讲究四声配搭。夏承焘《唐宋词字声之变》载:“《绕佛阁》之双拽头,目四声多合。……此(指前两叠)十句五十字中,‘敛上去通读,‘池’、‘动’、‘迥’阳上去,‘出’清入作上:四声无一字不合;此开后来方千里、吴梦全依四声之例;《乐章集》中,未尝有也。”吴文英《梦窗词集》入“夹钟商”。
绕佛:即绕佛三匝,对佛的礼方式之一。佛的弟子见佛都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旋三匝者也表敬三尊:佛、法、僧;亦念灭三毒:贪、嗔、痴。佛阁:即佛教建筑中供奉佛陀(释迦牟尼)的楼阁。故调名本意即咏佛教的礼佛活动中绕佛三匝的敬礼仪式。
骊姬诬陷杀害申生的身体,惠公改葬申生的尸体。改葬的罪恶,小于杀人;惠公的罪,比骊姬的轻。申生请求上帝惩罚惠公,不请求杀掉骊姬,那么这是申生憎恨改葬,不怨恨被人杀害了。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焚烧儒家的《诗》、《书》等经书,随后又坑杀儒生。博士官的怨恨,不下于申生;坑杀儒生的罪恶,比改葬更可恨。然而秦朝被坑杀的儒生,不向上帝请求惩罚秦始皇,也不现形为鬼,召集并告诉活着的儒生说秦始皇无道,李斯不贤。
周武王生病身体不安,周公请求天命愿代武王去死,在同一地设三个坛,摆设璧玉手拿圭玉,这才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史官就宣读祷辞为武王祈祷,祷辞说:“我柔顺而巧能,多才多艺,能侍奉鬼神。你们的长孙某某不如我姬旦多才多艺,不能侍奉鬼神。”
鬼神,说的是太王、王季、文王。如果死人没有知觉,不能变成鬼神,周公是圣人,圣人说的话真实可信,那么就反映了阴间的实情。反映了阴间的实情,那么三王为鬼神,就很明白了。
绕佛阁
渚云弄湿,烟缕际晚,江国遥碧。鸿过无迹。怕闻野寺孤钟动凄恻。小桥路窄。疏袖暗拂衰草,愁听蛩语还寂。可堪过了,龟纱负瑶席。
荏苒露华白。一夜秋窗惊晓色。柳影孤危,残蝉空抱叶。想摇落关情,归梦频折。物华消歇。尽倒断寒塘,幽香先灭。怨红供、拒霜啼颊。
这首《绕佛阁》由宋代词人张艾所作,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景象,充满了凄美与哀愁。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渚云弄湿,烟缕际晚,江国遥碧。”开篇三句,以“渚云”、“烟缕”、“江国”三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江边晚景图。云彩在江渚上空低垂,似乎被江水的湿气所湿润,而远处的江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碧绿。这里的“弄湿”和“际晚”不仅描绘了云和烟的状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为整首词定下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基调。
“鸿过无迹。怕闻野寺孤钟动凄恻。”鸿雁飞过,不留痕迹,而远处野寺的孤钟声,更是触动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凄恻之情。这里的“鸿过无迹”和“孤钟”都是孤独的象征,鸿雁的飞过不留痕迹,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过往的消逝;而孤钟的声音,则是孤独和寂寞的写照。
“小桥路窄。疏袖暗拂衰草,愁听蛩语还寂。”词人行走在狭窄的小桥上,衣袖不经意间拂过路边的衰草,耳边是蟋蟀的鸣叫声,更添几分秋日的寂寥。这里的“小桥路窄”和“疏袖暗拂衰草”都是对细节的捕捉,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物的敏感和内心的孤独。
“可堪过了,龟纱负瑶席。”词人感叹时光的流逝,如同背负着重担,难以承受。这里的“龟纱”和“瑶席”都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而“负”字则表达了词人对失去这些美好时光的无奈和沉重。
下片“荏苒露华白。一夜秋窗惊晓色。”继续描绘秋夜的景象,露水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洁白,而一夜的秋风吹过,窗户外的景色也变得惊心动魄。这里的“荏苒”和“惊晓色”都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露水的洁白和秋窗的惊色,都是对秋日变化的细腻捕捉。
“柳影孤危,残蝉空抱叶。”柳树的影子在风中显得孤独而危险,而残蝉紧紧抱着树叶,似乎在抵抗着秋天的萧瑟。这里的“孤危”和“空抱叶”都是对生命脆弱和无奈的描绘,柳影的孤独和残蝉的坚持,都是对生命状态的深刻反思。
“想摇落关情,归梦频折。”词人想象着落叶归根的情景,而自己的归乡之梦却屡屡受挫。这里的“摇落关情”和“归梦频折”都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物华消歇。尽倒断寒塘,幽香先灭。”自然界的繁华已经消逝,寒塘中的倒影和幽香也已消失。这里的“物华消歇”和“尽倒断寒塘”都是对自然变化的描绘,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怨红供、拒霜啼颊。”最后,词人以“怨红”和“拒霜”两个意象,表达了对秋天的哀怨和对霜冻的抗拒。这里的“啼颊”则是对词人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是对秋天萧瑟景象的直接反应。
整首词通过对秋日江边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词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情感,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词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词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孤独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这首词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