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柳与雨燕

作者:名和行年 更新时间:2020/7/17 9:24:15 字数:3998

藤本怎样赶制浮世绘,我们基本已摸清了个大概——他向明石宫司死乞白赖地求肯,得以利用明石宫司的人脉拉到若干拥有摄影器材的人们。他们散住在茨城县的各地,加上为这幅人脉地图查漏补缺的我,这些被人脉所笼络的人们将茨城全域覆盖,用自己手中的摄影设备为茨城的景物定格新的瞬间。

藤本着重强调了照片必须“临场现拍”,这是缘于他要用这些照片转换成套作的浮世绘,自不能用已有的照片转换,否则至少会被富人套出是宿构。而在拿到这些照片后,他就指示他请的帮工,将这些照片送到修图作坊,用他们手中的滤镜库转换为浮世绘风格的图片。尽管其中的一家作坊被端掉,但藤本不是傻子,不会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狡兔三窟,其中一个被猎人堵死,他也能马上启用另一个窟窿栖身。总之,在拿到这些转换后的图片后,藤本就会照葫芦画瓢地在画布上涂抹颜色吗?显然也不会——他无论以什么为范本,自己上色的工作时间是少不了的。而他自己只在画室里窝个半天,甚至这半天还经常有可能翘掉,我着实不敢相信,他那躲在画室里的半天是在全身心投入创作。

验证的方法很简单:每到一个周末,富人这边的人手会到画室里取走四幅这一周藤本赶工完成的画,再付给他一周的五十万元资助。这些富人派去的人手,对租出画室给藤本的房东而言自然是陌生人。她完全可以借着“不放心”的由头,在这些生人进入画室的时间里陪同着一起进入画室,便能瞧清楚藤本在租用了画室之后,把里面改变成怎样的模样。

当然,我请求“跟着富人的人手一起进入画室查探”的对象并不是作为包租婆的房东家主妇,因为她早已被藤本嘱咐“在他在时不得进入画室”,并且我也没摸透她本人是否能因为好奇心而稍稍打破从商的道义。故而,我拜托的其实是主妇的女儿,也就是在水户偕乐园进行写生练习,却因为贪饮碳酸饮料被自己的体质弄得晕厥,被我好心照料了一阵的那个人。一方面我于她有亲身的救命人情,她自己是个重感情的人;二来我在水户也确认了,她是个好奇心重的人;三是她自己也是艺科出身,实地查探时也比非专业的母亲更靠谱一些。这些成算使我笃定了请她在下周末借机看看画室内部的想法,她也很快答应了我的请求。

她依言在第三周周末,随着富人家的人手一道去了藤本所租的画室。她合适的身份和令在场的他人都难以回绝的理由,使她得以名正言顺地跟在人群当中。这是她自家的房子,她熟门熟路地看过一圈后,表露出了旁人都能看在眼里的失望。

“贺茂小姐,我里外都看过一圈了,画室丝毫没有异常之处。”

“也就是说,藤本没有把任何可以用来打发时间的东西带进去?”

“是啊,我以前也在家里的画室进行过练习,里面的陈设我一清二楚。藤本带进去的东西我保证可以发现,但就是没有发现贺茂小姐所说的任何可疑物品。”

我在之前是这样嘱咐这位房东家的女儿的:主要看一看房间里有没有可以供人打发时间的陈设,比如电脑、麻将桌、棋牌玩具等等。只消有这样的陈设,就可以大胆认为“藤本在画室里的一个白天,大抵是用这种方式打发”。然而房东家的女儿里外查探过一遍,她对自家的陈设非常熟悉,打发闲暇的东西又都至少是大件惹眼的物事,不至于产生忽视造成灯下黑。她既然说“没有这些东西”,那就是这间画室里确实没有我所说的这些可疑物品。

“整间画室里就没有任何可疑的东西吗?”

“这倒也不能说没有。”对方道。“可疑的东西确实是有,但我所说的是站在我这个艺术生角度上的‘可疑’,并不是贺茂小姐这个角度上所认为的可疑。所以我也没有第一时间提出这一茬。”她所说的可疑之物便是“画布”,但她认为“可疑”的判断是基于自己作为美术的业内专业知识所作出的,我这个外行人是无法理解的。

“是什么‘可疑’之处呢?”我也不愿意放过这个即便自己可能不懂的线索。

“是那些还没用上的画板与画纸。”对方道。

我记得,藤本在租下画室并进行前期准备的时候,就直接把凑足三十六景剩余之数所需的画板画具一股脑全搬进了画室。这位房东家的女儿也是艺科出身,虽不能说有多么高的成就,但基本功早已不是我这个完全的外行所能比拟。她是这样讲述这个“可疑之处”的:那群富人家的人手依着藤本的指示搬走四幅已完成的画作时,需要对搬运过程中的画作进行一些保护,比如覆上软质泡沫包裹,在外边钉一圈木条等等。借着这段封装的过程,她看了看这些完成的浮世绘,大抵熟悉了藤本的艺术风格;但在这四幅成品封装运走后,她的注意力聚焦到占据画室剩余空间大部的待完成画板上,却发现那里已经放上了若干画纸,而画纸上的底稿在这位艺术生眼中,却是“换了一个画风”。

“尽管画纸上只有线稿,但从运笔和构图这两点来说,我认为这些草稿和被搬走的成稿决不是一个人所画。而且我也照贺茂小姐所说,看了看就手位置的画笔,果然证实了我的猜想。”

事前,我也这样为这个“探险者”支了一招:在画室里长时间地创作,在不考虑提防他人的前提下,画笔的位置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而她在画室桌上的笔筒里,却只看到了美工刀、尺子、涂改液、剪刀、笔杆橡皮等等辅助作画的长条形工具,能够用来作画的只有一支铅笔。

“这就有得思考了。”我听完她说“桌上的笔筒里只有一支铅笔能用来作画”的时候,心下就已经犯了嘀咕:占浮世绘绘制时间大头的是用画笔蘸颜料去上色,就手的位置只有一支铅笔,画笔不是值钱东西没必要当着生人就藏起来,那藤本是如何做到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在上色时拿出画笔,用完又收起来?再加上这房东的女儿以艺术生的眼光确认了“未完成的铅笔线稿和交出去的画稿画风不一致”,这就让我猜想到这样一点——这个画室里,很有可能并不止是藤本一个人在创作。也就是说,藤本在这个画室里的这个白天,也未必就是在里面绘画(兴许他捉笔的只有那些提前镶在画板上的线稿画纸),而这个画室里,另有其他人在画室里进行浮世绘的创作。

我将这个猜测反馈给了同样对此事大感好奇的房东家女儿。她点了点头,并且说,可以通过“查监控录像”来进行验证。我也同意了她的做法,尽管这间画室没有内部空间的探头,但它在进行内装时就已经封堵了所有原本设置的窗户,只靠一个小套间和楼道联系。故而能看到整个楼道的监控录像,也就等于是掌握了这段时间出入画室的所有人。我在土浦进行实地调查的当时,因为时间条件有限,所以只是挑了几个我当时认为是关键的节点浏览;现在她愿意帮我把全过程核查一遍,那自然是万无一失了。可是——

“为什么我完整地看过了所有录像,却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可疑的人呢?”

房东的女儿向我反馈了这样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结果。由于监控录像分辨率比较低,看不清人物的细节,所以房东女儿采取的是“数人影加减法”的简单做法:由于这个套间画室在楼道的最深处,所以她便卡着进出那个门的身影进行计算,进而得出“套间画室里同时有多少人”的结论。监控视频可以加速播放,她反复看过两遍,拿计数器点算无误,才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根据她的清点,在工作日白天的时间里,画室里只有一个人;在藤本与他的帮工惯常交接班的时候,也是两条人影随进随出,这些都是完全符合已知条件的现象。在那个藤本溜出去约女青年的周三,相应的时间点也有藤本提早锁上画室溜号的现象。其他时间,也有一些人出入这间画室,但时间都很短暂,画室内有两人以上同在的时间,基本不超过二十分钟。而二十分钟对于一幅浮世绘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

“若是偶尔地,有那么十几二十分钟,这间画室里会来额外那么一二个人的话……”我沉吟道。我当时也去过画室所在的那栋建筑物,绕着它四周看过一圈,甚至还辨认出了附近的一个造私酒的小作坊。虽然内装把窗户都取消了,但外部的窗户玻璃、没有砖头的窗框等等还是存在的。我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我的想法是,藤本的确就把这几次十几二十分钟给利用起来,利用他人,来完成绘画的工作。”

“可这要怎么做到啊?”

“表面上看,这个画室唯一的出入口被监控摄像头不间断地拍摄,算得上是一个密室了。但藤本不是蠢人,他也有自己的心机。而且从之前的行为来看,藤本很舍得花钱,从不吝惜自己到手的资助。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只消有一个稍微靠谱的计划,总归是找得到人帮着他实行这个计划的。而这个计划就是‘雇人代他完成浮世绘’。换句话说,他自己租下这间画室完全就是做样子的,补全‘三十六景’所需的一切工作,比如实地拍摄景物、收集照片、处理图像风格、反映到画纸上这些步骤,完全都是由他人完成的。”

“可他要怎么样把人送进来嘛?”

“若是要让一个人躲开监控进入这个套间画室,那是无法可想。但我们换个角度想,若是把‘画’送出去呢?”

我其实早就在想,为什么藤本要在租下画室伊始,就大张旗鼓地把补齐三十六景所需要的所有画板都搬进画室,平白让这些狼犺物事占去了大量的内部空间?现在想来,这自然就是藤本营造的障眼法,让生人看到这里的画板,加上藤本闲来随手在画板上完成的若干线稿,就自然而然地以为“其他浮世绘都是在这间画室里完成的”。但藤本既然花钱另请了创作团队,那也不必再把创作地点仅限在这里,而创作周期限制在藤本在画室里的时间了。

有人数更多的团体和拿钱办事的契约精神,这样把任务外包出去,一周完成四张画纸便也不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还是经过了修图和风格转换,只需照葫芦画瓢的图片。藤本所外包的创作团队在每一周创作完之后,就由一个人携带完成的作品进入画室,进而将画固定在画框上。软质的画纸藏在身上,监控也是看不清它的。我也曾设想过“利用这十几二十分钟,进入画室的人和藤本协力,在内装上找到什么连通到窗户的活口,把画板从这个缝隙送出去”的方法,但我在当时并不能想到什么能不破坏窗玻璃把大块的画板整个塞出去的办法,于是也没有认可这个思路。

“这么做,就不怕被富人那边看出来吗?”

“富人自己又不懂画,这一套画作又不是一幅,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无非也就是一套体面点的礼品或者随手挂在墙上的画。这画是不是由藤本来完成,于他也没什么非得不可的必要性。”

不过,这富人为什么看中了藤本这么个草根画师的一套作品(一般来说,系列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被青睐的几率远小于单幅作品)?我打算在下一步推究这个问题了。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