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桐与凤凰

作者:名和行年 更新时间:2020/7/21 9:17:37 字数:4040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凤凰在东亚文化圈中被视作禽鸟之王。作为王者,其身份、眼光、行止也都自有其气度,绝非“凡鸟”可比。就像这“非梧不栖”的选择,便是凤凰彰显身段的一瞥。凤凰是鸟类的佼佼者,而领一时风气的杰出人才,也多有“人中龙凤”的美誉,人杰其眼界身段与凤凰相俦,在此也足见一斑。所以我们也可以顺理成章地产生疑问:出没于上流社会的一位富人,缘何会看上不入流浮世绘作者藤本的若干画作呢?

在我探清了藤本赶工完成绘画的秘密之后,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事件里的最后一个关键。而富人所在的社会阶层并不是我们所能轻易窥探。故而我也没法采取像调查藤本时那样的诸般实地手段去探查这件事。但我终究在这趟水中走得比较深,故得以掌握了若干现实的线索,得以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不至于完全的无法下手。比如说,这个“每周五十万元”的资助数额。再怎么想,资助一个画师进行创作,也不需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投入如此大的数量级。

藤本虽然是一个有心机、也并不蠢的人,但他没有骨气,并且掉进了钱眼里,使他完全丧失了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看待问题的能力。他自己也不吝啬,舍得花钱。这几周来富人这头陆续兑付的若干笔资助,便已被他立即投入到使用当中。

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个资助约定并不是见字即付的支票——倘若藤本中途毁约,没有按期向富人提供足够数量的画作,那么此前的所有资助他都得吐出来。藤本尽管找到了充足的手段,基本能够保证按期交稿,但“篓子”也未必就只会出在按期交稿这一环上。就像一些网络借贷的套路那样:在债务人准备按期还款的那几天玩失踪,回过头来又指责债务人没有按期还款,然后用一层层违约金和转贷拆东墙补西墙的套路让债务人深陷泥潭无法拔足。若是富人设了套打算整藤本一手的话,只需在最后一周正常的日子里和藤本玩一手失踪,随后就可以大张旗鼓地声讨要回之前的所有资助了。

“我觉得这个手段完全没有必要。”明石同学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必须肯定,假设富人对藤本真的安排下这么一出阴谋,那么就要找出它的目的。藤本自己就是个穷画师,富人把他再来回榨上那么几道,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这是其一。二来富人是用出这套诡计,自己平白到手的只是个不入流画师的一套赶工作品罢了,他自己不懂画,想来也看不出其中藏着什么艺术价值。其三,他跟藤本无冤无仇,为什么要设这个套坑害一个无名画师呢?而且,从藤本如此大胆地使用这些钱财来看,我觉得他也是吃准了‘富人没必要向他这种小人物动手’这么个判断。”

“说的也是。但听明石同学你这么一说,我觉得兴许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了。”

“是什么解释呢?”

“这还需要认证。不久前,藤本这边收到了富人这边兑付的下一周的资助,我想侧面观察一番,看看他是否只收到了五十万元。”

“嘉茂同学的意思是,难道藤本收到的资助还不止五十万元?”

“这是自然。从之前他那大手大脚的用钱习惯我就在起疑心了:一个过惯了苦日子的穷画师,是从哪里来的自信在一瞬间就有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本事的呢?他酬劳我去花冠溪谷和牛久大佛就是五千元,还雇了一个半月的帮工,请了外边的修图作坊和画图作坊,甚至还约女性出去吃饭。这些动作比我那五千元的酬劳花费又要大上许多。他还向明石宫司以及借他人脉笼络的图源提供者都送上了人情感谢,这些开销也同样不小。以我估算的份额下来,光是这第一周,他这些钱财用度恐怕就已经透支了第一个五十万元的额度。”

“但也不能就凭这一点,便说藤本的花钱习惯大手大脚吧。”明石同学反驳道。“这些花钱的迹象,都是集中在藤本开始创作的头几周。在这第二周、第三周之后,藤本倒是没怎么花钱了吧。你看藤本在第二周交稿时顺路去买清酒,也是去私酒作坊里买,这样的清酒肯定比品牌酒要便宜不少。我觉得,这种买东西挑便宜的来的作风才是他真正的消费习惯所在。”

藤本“花钱”的几桩事实就这么摆在这里。我和明石同学各自抓住了其中的若干起加以总结,结果对藤本到底是大方还是小气各执一词,谁也不能说服谁。我只好试着向明石同学问起别的话题,以期能从更多的角度增添我这边猜测的成算:“明石同学说的的确也有道理,所以我也想问一问,明石家在后来收到的人情,是否比第一次人情加了码呢?”

“倒是也没有加码,就是个家境拮据的藤本所能拿得出来的一点菲薄的意思吧。以我来看,对藤本还是正常的表示感谢的价码吧。”

“是这样吗……”我低下了头。这个事实与我之前的猜测相悖,但我随即又产生了新的猜测,这同样需要验证。于是,我从明石同学家辞归,开始自己的验证之道。我的验证方式是,把藤本的消费去向全部梳理了一遍。比如说,藤本当时借了志贺神社的小轿车约女性出去吃饭,这辆车的行踪会被明石宫司掌握,于是我向明石宫司请求调阅汽车具体的行动轨迹,得以判断出藤本当时具体把车停在了哪家饭店前。又比如说,我很好奇藤本为什么会自行寻找帮工,而非继续利用明石宫司的人脉(因为明石宫司这里正好就有帮闲人,还是之前便交流过的,按照常理完全应该先从这里着手),于是我也请明石宫司为我联络那个曾经给藤本帮过闲的人,得以知晓藤本在土浦租下画室后完全没有再找他联络。再比如说,我在实地察访那些修图作坊的时候,他们为了笼络生意,也让我知晓了报价,我得以肯定这些修图作坊的报价在量大时也很廉宜。

在肯定了这些信息都有益于我论证最新想到的这个判断后,我借着此后再次去土浦交照片稿的机会,去藤本约会女性的饭店实地看了看。又窜到套间画室所在的建筑群,在那附近向居住的老人们打听了一会,得知那个私酒作坊的确存在,但其实这里的私酒作坊其实是某个子弟的堂口,私酒事实上卖得不便宜。然后来到同样的咖啡店、同样的座位上,重复同样的相片交割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向那位藤本的帮工问道:

“一周没见,你的眼圈变黑了不少啊,是因为熬夜熬太多了的缘故吧?”

“可不是吗。这一周来,这老爷三天两头的叫我提前到位交班,不晓得他是在偷懒还是在干什么鬼名堂。”

“但这么一来,他总得给你点额外的意思吧?”

“这个自然。他自己每次拿的钱变多了,不额外给我分一点,也说不过去吧?”他耸了耸肩,用手指头比了个非常夸张的手势。我从这个手势里读出,这个“资助”已经远远超出了“资助”的额度。可不止是一周五十万,恐怕一周一百万、百五十万都是有可能的。他续道:“他这么几多天找我提前来,意思还真没少给,光是这几天我就拿到了四五万呢。所以我也就没说什么啦。要不然,我也没这个能耐每次都能请你在这家咖啡店里喝咖啡呢。”

“您可真是说笑了呢。这家咖啡店的经营者明明就坐在我面前,为什么还要谦逊自己毫无能耐呢?”

“就凭你能看出我真实身份这一点,我就觉得自己在你面前毫无能耐了。”

接着,这位藤本的帮工,也就是咖啡店的老板,确认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是个佛系的经营者,因为这家咖啡店是从上至下枝状管理的。他不过是个底层小店的经营者,靠着与最顶层掌舵人的若干亲缘纽带谋得了这个差事,盈亏的责任一概不用自己担心,他乐得把店里的经营抛给当班的店员们,自己去找些私活差事。至于我为什么能肯定他便是这家店的店主,自然是因为他每一次来这家咖啡馆时,都能定下完全一样的座位,并且熟知这家咖啡店没有电源,以至于每次都是把笔记本电脑电源充满才到达这里。

在弄清楚帮工兼咖啡店主的完全的身份之后,我之前的推测便又证实了一分。因为,我所掌握到的信息是,藤本与女性约会,所定下的酒店,便是隶属于一家大型餐饮集团的。而这个大型餐饮集团旗下,便有咖啡店的品牌,而这个咖啡店品牌所属的门面之一,便是由这位佛系店主所经营。

“所以,藤本在土浦的几桩消费事件就被我逐一实证了一遍。”我向明石同学报告着自己的实证结果。“在我们没有了解到这些细节信息之前,我们会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对藤本的消费习惯产生两种认识:可能认为他悭吝抠门,也可能认为他出手豪阔。但现在我们加上了这么一个细节——藤本出手豪绰的几个点,都是在同一个餐饮集团所消费——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不难解释了。”

藤本,在有意地将这些酬劳向一个餐饮集团所输送。

那么这个餐饮集团又是何德何能,值得藤本不惜将无数的酬劳垂顾于它呢?加上藤本近来也没有表现出过于积极,足以让富人注意到的工作热情,富人便平白地提高了两倍、乃至三倍的资助额度……

“嘉茂同学,我也明白了。”明石同学点了点头,说了两个字。

洗钱。

那个富人,便是餐饮集团的掌控者吧。他从某些见不得光的渠道上捞了一笔。为了避免其他力量追查这笔收入的来源,他就迫切需要为这笔收入寻找一个合适的来源,而这就是洗钱。具体的方式可以是这样的:富人假装对这套三十六景表现出兴趣,进而商谈起对画师的资助计划(这个资助计划的重点并不是金额,而是计划执行的周期。这也就是富人在谈判时对金额不置一词,反倒是紧咬一个月的期限不肯松口的缘故)。藤本显然也被告知了这个计划的真相,于是他在领取资助的同时,反过来也在一些场合开始大手大脚地消费,等于把富人资助他的钱财又消费在富人旗下这个餐饮集团的门面。在藤本的行动越来越按富人所预期的进行时,交给他去洗白的收入(也就是每一周的资助额)也越来越多。当然,这个“洗”是需要成本的,藤本花在其他地方的钱,比如租画室的开销、给我的报酬、给明石家的人情这些,对于整个见不得光的收入而言只能说是九牛一毛,富人自也知晓成本的必要性。可以预想一下,在这六周之后,藤本理当继续在这个富人旗下的消费场所持续一阵子高消费的习惯。这样一来,富人获得的见不得光的收入就被洗成了“经营餐饮集团门面获得的正当收入”。并且,由于他把资助投入在“浮世绘”这般的艺术品,这种东西也不能一句话定死它的价格,富人完全可以坚称“我本人就是喜欢这样的艺术风格,所以才给他提供高额的资助”,这样也无法指正其非。

藤本特意嘱咐过他特意请来的,身份特殊的帮工,不要过多地谈起这桩生意。帮工自己虽然有这个自觉,但他也在不知觉间,向我透露了若干原本不该透露的线索,这才让我得以一瞥整个故事的全貌。我叹了口气,深感自身涉足这个故事并盘算出其真相后的无力感:虽然知晓了这并不是什么好事,但自己终究无法去规整它,只好抽身事外,当一个浑如未察的局外人罢。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