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逐渐白鹰化

作者:X1069 更新时间:2023/7/4 23:30:54 字数:3324

“宁远同学,你怎么又在睡觉?起来回答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什么区别?”

“唔…威武主义?”

“唉…你…算了算了,我再讲一遍吧。”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唔…怎么会梦到以前学生时代的事情…”

宁远疲惫地睁开眼睛,缓缓起身,借着星光拿出了应天剑。

在获得这把宝剑之后,她和塞壬们联络了好几次,询问这装神弄鬼的勾当是不是她们的手笔,然而,得到的答案都是一个“不”字。

“如果塞壬没有骗我,那这到底是谁干的?它有什么目的?”

宁远不相信鬼神的存在,她认定这是某个手痒的“社会学观测者”的恶作剧,当然,她是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这一点的,但是,很多时候,人找这些站不住脚的理由只是为自己图个心安,宁远也一样。在把重八显灵一事推到路过的观测者头上后,她的心里果然畅快了很多。

兴趣使然的观测者,总比未知的存在要好得多。

由于这个未知存在使的神通,眼下,跟随宁远的整个燕明集团已经完成了一次思想上的蜕变。在此之前,燕明内部还有不少成员只是被宁远给出的利益引诱,如今,他们看向的眼里已经多了一种异样的光彩。

倘若那个存在让宁远去获取历史上那些开国皇帝的视角,她不消片刻便会发觉,这种光彩,就是燕军对她这个“天选之子”的强烈期盼,是部下们对〈从龙之功〉的向往。

如果在北美,这些军民对于拥立宁远登基还有些顾虑,现在,燕军多次打败清军,又有“太祖赐剑”, 他们是真的有了拥立宁远坐上那个位置的心思。

什么?共和制?

很遗憾,对于在君主制下生活了几千年的大部分东煌军民来说,共和还是算个很稀罕的东西,他们并不知道它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如果共和后,最高权利依旧是和君主制时那样与基层军民绝缘,那他们自然也不会迫切地想建立一个共和国。

就是原兰芳公司的那些军民也不想。这倒不是他们不知道共和制的优点,而是因为燕明诡异的政治架构。

宁远是君主,然而她没有统治者家族,最高权力也被她下放到枢密院等机构,实际上就是实行了议会制,在很多时候,燕明比西欧那些共和国更加开明。这种情况下,燕明在名义上是不是共和国已经无所谓了,对于宁远使用什么头衔,他们也不会太过在意。

宁远对燕明内部的形势心知肚明,她明白,就算是为了安抚人心,她也得在近期完成一次进位,当然,不是直接称帝,宁远认为,皇帝者,需要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如此高的成就,目前的她还没有做到,要是称帝的话,她终究还是心虚啊。

也正是因为这种对“皇帝”的认知,宁远看到那些自称“皇帝”的统治者时,心中总会浮现出将其头上的冠冕打碎的冲动。任何德不配位的僭越者,都将绳之以法!

“那宣统皇帝无才无德,丧师失地,兵马略尽,亡命荒野,吾主念及同族(按文化组分可以把宁远和宣统划到同一文化组里)之谊,慨然兴师,前后十余战,覆军杀将,夺江淮二十余城,这等功绩为我大明百余年来之未有也,更兼有太祖显灵,名正言顺,也不知道,我们的主公何时应天承运,即位大统?”

又来了,又来了…

宁远听着锦衣卫的汇报,无奈地摇了摇头。

一个个的怎么比我还急?

或许是受了燕明内部的局势变化的影响,指挥官系统也在此时发出了通知。

“咔…”

“支线任务:[奉天承运]已启用。”

“任务完成条件:

1.国家总发展度达到1500(未达成;当前进度:1453/1500)。

2.不是附庸国(未达成;当前燕是大明的藩王国)。

任务奖励:由任务完成时国际形势与燕的国内局势决定。”

“给我发布这种乱七八糟的任务,合着你们塞壬也等着看乐子是吧?还有这个发展度什么鬼?暗示我去造乌尔班大炮吗?”

公元1453年,至高萝马哈里发国·奥斯曼王朝(确信),使用来自天主之盾·匈牙利的工程师建造的“乌尔班大炮”打破了伪朝(?)的城墙,光复伊斯坦布尔 。

宁远作为老精罗人,看到1453就条件反射般想起了那门重炮,接着,她又想到了清军常用的那些重炮,它们虽然操作繁琐,搬运困难,但也不是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不谈别的,那914毫米的口径就凸显出了它的不凡,这个口径无视一切花里胡哨,就是塞壬的仲裁者也不愿意用自己的舰体硬抗。

“神机营机炮虽然部署迅速,火力凶猛,便于携带,然而其射程较近,直接部署在地面上时,仰角和俯角的数据都相当难看,很多时候,我军都将敌人放到两三百米的地方才开火,这样固然提高了打击效率,然而,太近的作战距离会导致我方承受更多的伤亡。”

“至于更远的激光制导火炮系统,舰娘太抗揍了,它们的口径又不够大,不带个百八十门很难压制敌军,而它们占用的部队运输力过多,不利于运动战。”

宁远退出指挥官系统,看了看正在拿着探照灯巡逻的燕军士兵们,“明石怎么搞的,怎么现在还没有研发出可靠的导弹来,还有坦克娘,研究来,研究去,就是弄不明白她们的运作原理。”

不知为何,明石在研究导弹和坦克时总会被层出不穷的意外所干扰,以至于研究过程充满坎坷,直到现在,燕军还在使用不太靠谱的火箭作为集火装备。

而坦克娘的研发更是离谱。在宁远摸到应天剑的那个晚上,明石居然在实验室里得出了一个荒谬的结论:可以使用在舰船底部安装履带的方式来研究坦克娘。她甚至还向宁远提交申请,索要额外的资金来研发这类新的舰船。

可见坦克娘工程实在是看不到一点希望,以至于可怜的明石已经精神失常,要去造真·陆地巡洋舰了。

“批准了吧,就从我的私人金库拨款。”

宁远倒是眼前一亮。她自个儿花钱能力很弱,工资根本花不完,巨额的钞票不断囤积,弄得燕明都不敢印钞了。要是印了,那哪一天宁远突然购买巨量物资,令大量钞票流入市场,那势必会造成可怕的通货膨胀,瞬间压垮国内经济,而不印钞呢?

燕明属于东煌组,国民都爱存钱,再加上宁远这个每月固定获得巨额钞票的“囤囤鼠”的影响,世面上流通的钞票就会越来越少,导致严重的通货萎缩。

因此,宁远烧钱,实际上就是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

什么?把这笔钱拿出来提高那些二等公民的社会地位?

现在的东煌已经出现了那些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的革命者,然而宁远较为自私,她认为把这笔钱给没有建造舰船可能的他们改善生活条件还不如给公民们多发几笔补贴,毕竟公民都来源于那些在[历史]上能够建造舰船的文化组,钱多了还能多养几只船,多占几块地,这可是直接有效的收益。

而这个时候,由于燕明境内主流文化组的人群规模不大,燕明内部超过七成人都是二等公民。在正式回到东煌本土前,燕明将长期保持二等公民数量远多于公民的社会状态,这一时期,燕明会和罗马一样,仅实行“少数人的民主”。

乱砸钱容易养出白眼狼,还是补贴自己人更保险。

想到这里,宁远站了起来,召集众将。

“我意已决,从今日起,禁军全军加薪10%!”

鞍山手指一抖,“又加薪?现在维持十五万大军在外征战,我国财政已经到了极限,再出这笔钱,国内公民的生活水平可就要下降了。”

“没事,从我的金库出。”宁远摇了摇头,“这些资金,囤着也只会腐烂变质,不如提高军饷,让将士们有更多的物资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也有助于收拢军心。”

“指挥官,这军心还需要收拢吗?你再多发点钱,她们估计就会用金线帮你缝黄袍了。”鞍山咧了咧嘴,严格意义上来说,各地的卫所军才是燕明的“国防军”,而禁卫军在法律上就是宁远的亲兵,只不过规模有一点点大罢了。

用自己的钱给亲兵发饷,很合理。

此举将燕军本就高昂的士气再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巅峰,极大激发了大军的作战热情,各地清军闻风丧胆,告急文书一封接着一封地送到杨遇春、长龄两人的面前。

长龄还好,他的队伍已经顺着运河行进到衮州一带,再行进四天就能进入敌占区,而杨遇春可就惨了,他的部队全在岭南,海路被燕军航母阻断,只能憋屈地行进在漫长的山道上。一路颠簸,杨遇春又急又气,又困又累,再加上水土不服,居然害了重病,整日昏昏沉沉,难以理事。

主将重病在身,南路清军慌了手脚,行动迟缓,最后居然停在赣南,裹足不前。嘉庆大怒,准备卸下杨遇春主将之位,替代人选还在朝议之中。

北方清军主力在堵宁远,南方清军主力停滞不前,南明势力面临的压力散去大半,一时卷土重来。郑明军队率先出击,他们接收了宁远留下的装备和兵员,声势复振,号称十万大军,再次攻击金陵城。而金陵方面,由于敢于奋战的旗兵折损殆尽,守军获得了杨遇春的情报,得知燕军不是重樱军队后也失去了大半战意。

郑军只用了两天就攻破了金陵城,血洗内城,经远和江宁知府狼狈出逃,据守庐江。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