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如果没有曾遗忘的角落、或许才最接近心的真相

作者:氷室爱丽丝 更新时间:2024/2/29 23:11:09 字数:2374

“希望有谁能代替自己幸福啊——”

樱小姐的眸光闪动的时候,在他掌心中的卷轴也在轻轻摇动。

无论是卷轴本身、还是卷轴上面的字——

都像是即将融化掉一般,散发出近乎腥甜的气味——

那种味道——正是之前闻到时苏瑾稍微有些不愉快,但是之后却越来越习惯的“死亡”的味道。

“虽然——我既不喜欢《绝望先生》也不喜欢《Angel Beats》——前者的幽默也总是浸透了太深太深的绝望的味道,而后者则是……大概是游戏本来预计出六卷,结果最终天堂整个被红烧了,也没有出第二卷。

不过设定本身倒是给人深刻印象——心脏、果然还是会给人带来影响么。”

樱小姐淡淡地启唇。

从那卷轴上——记录着“苏瑾”的生平的卷轴上散发出浓郁的死亡的腥甜的气息——

“那如果有选择的话,有你可以幸福的路线——你和他一起幸福的路线,你也要选择替代品来过吗。”

从刚才开始她好像就在同一个话题内反复兜圈子一样。

总让人感觉无论艾林是回答“是”还是“不是”,她都会继续在这个话题上兜圈子——

无法肯定、没有信心。

对自己听到的东西没有信心,同时也对对方的答案没有信心——

不过——我好像能明白为什么她会对听到的答案毫无信心。

为了让对方能够实话实说,所以必须要把作为负面条件的那些心理上的动摇全部都清理掉——

以绝对清醒的状态进行问答。

不过——在绝对的清醒的状态下进行问答,就意味着要把人最纤细的部分剔除——

承诺、保证——有这些主观的色彩在,很可能会说出与自我意识相违背的话语来——

而将这些主观的感情全部都剔除掉,哪怕对方开了口说出了截然相反的话语,在这种时候樱小姐也能够直接看到心灵——

看起来似乎能够得到最接近真实的判断,说不定是离实际的状况越来越远了。

人是无法把一瞬间微妙的影响忽略不计的。

哪怕那只是一天之内的事情——一天之前和一天之后的想法也可能会变得截然不同——

并不需要积年累月的时间流动。

仅仅一天之内就可以让人的心灵产生宛如蝉褪掉外壳般的巨变。

甚至只需要一分钟而已。

然而的人却很容易在各种文字的记录之中,误以为人心的变动是需要相当积累才会产生沉淀的东西——

或许确实是需要相当积累才会产生骤变、然而奇点在哪里,却谁也无法预见。

似乎机器人只需要度过无尽的日常之后,忽然就会发出“嘀嘀嘀”的响声来,就会猛然清醒——拥有了——用人类那傲慢的形容来说,拥有了人一样的心灵——

不过、这其实只是在给结果找原因罢了。

几乎没有忽然拥有了心的机器人就连哪怕一刻的日常也没有度过,然后就把这些功劳都归功于日常,将瞬间的念头完全抹消掉——

其实这算不算是一种“幸存者效应”的统计方法呢。

到底是机翼还是发动机需要修正——其实不应该看归回的机器到底是哪一部分破损了,而是应该考虑相反的——在归回之后进行检查没有破损的部件、是因破损那种部件的全都没有机会回归。

实际上比起度过了无尽的日常然后拥有了心灵、和度过了无尽的日常还是没有拥有心灵的机器人的数量相比——后者的数量说不定多得令人感觉到绝望。

并且像是最经典的哆啦A梦一样,那甚至是出厂就是残次品的存在。

最初就是残次品,所以之后也拥有了看起来相当完备的心灵——

然后——归功于人人都曾经拥有的日常。

就像是天才到底是怎么诞生的一样——总是着眼于每个人都拥有着的日常之中的“努力”这样的行为,然后研究起和常人别无二致的吃穿用度——甚至怪异而扭曲的个性也被视为是成为天才的必备要素。

所以在那之后就会诞生出伪物来。

毕竟想要拥有稀世的才华这种事并不是很容易,然而想要拥有怪异而扭曲的个性这种事却很简单,还有那些华丽的吃穿用度——然后在发现了苦行僧一样的行动模式,又再度模仿起来——

所以总是在追赶着某些时尚。

不仅仅是创造出来的时尚、就连打造出时尚的那家伙也一并模仿。

于是在同一个时代中的所谓“天才们”总是那么类似。

有时候是一群完全正常的人汇聚在一处、有时候则是一群疯癫的家伙——还有的时候是必须要拥有某种身体和精神上的缺陷——

这样的渲染甚至会让人对疾病抱有某些异常的憧憬。

对“死亡”也同样抱有奇怪的憧憬。

仿佛只要死一次就能抵达到神境——然后就能被人缅怀记住——

似乎是看准了一般人不会为了所谓的死后价值去死这件事,所以才会编造出这样的东西来。

甚至还会因此美化自我了断之类的——为了什么东西献身——

不过从现实意义上而言,能够被记住的死亡也就只有少少的几桩而已,这还是要以“年”为单位的——甚至是要以数十年为单位的——

如果认为死亡就能够给人生带来价值的话,其实可以回想一下校园传说中的故事——几乎每一间学校总是会出现一桩命案,并且会在一定时间内在学校内传得沸沸扬扬的——

不过——现在还能否回想起来在学园内封闭的小空间中,那家伙的样子么?还有那家伙的名字呢?关于那家伙的生平呢——

基本,都会连残渣都不剩下的。

或许可以说出几件那家伙活着的时候的事情,可是——如果仅仅只是隔壁班,甚至只是同一个学园之间的大家之间的牵连的话——

实际上所有的新闻来源都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在短时间内信息大量传播、就连真假也无从辨认——然后又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

甚至可能会和另外一件命案的事件混在一起。

毕竟心中所谓“特别”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

结果说起来都是些相似度很高的事情,很容易就被合并同类项了。

实际上艺术家的孩子依旧还是艺术家的情况反而比较常见——环境、以及教育条件、还有人脉之类的——

这些最直接也是最俗气的东西。

如果说出来的话就好像是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敲响的时候、灰姑娘失去的美丽衣衫一般。

留下的只是有些残破的“现实”。

宛如脱落的水晶鞋一样——就只剩下一层玻璃闪闪发亮——

魔法失效的时候还是会留下一层水晶鞋。

无视南瓜马车和小老鼠之类的——还有其他更引人注目的部分,就只是着眼于还被留下的残渣。

甚至还得出了王子说不定是恋足癖之类的结论——

实际上只是因为留下来的只是一只鞋而已啦,若是留下来的是戒指或是一字夹之类应该也会去尝试——

唯独认不出脸来,是因为那过于华丽的装束遮盖了其本身。

将那些东西都剔除、留下来的看似是“真实”,实际上那说不定只是脱落下来的冰山一角。

如果在沉陷的豪华游轮上发现了小小的碎冰块,想着“啊、这冰块还真是有研究价值”,就会着眼一点将其他部分全部忽略。

能够看穿人心、能够让人坦诚回答问题——

将多余的要素都剔除反而会滋生不安——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