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首休上危楼高处

作者:雪狐4651 更新时间:2018/10/12 16:23:58 字数:1647

有人悟个苦字……就比如作者菌眼前的这位词学大家……车驾肥轻,锦帽貂裘,却忘了个相思人,甜中有苦,不难见矣:“兰亭引。击鼓得传花信。知我长歌风亦近。借枝君必允。”接得:“傥配六家金印。万乘不难分晋。但恐旧人常遍问。妾身夫家讯。”所以,为什么要上危楼高处。嗯,当然是作者菌昨天观万乘有感,一时作的谒金门……寻常人家嘛。

喜迁莺

留春不住。又早是清明,杨花飞絮。杜宇声声,黄昏庭院,那更半帘风雨。劝春且休归去。芳草天涯无路。悄无语。倚阑干立尽,落红无数。

谁诉。长门事,记得当年,曾趁梨园舞。霓羽香消,梁州声歇,昨梦转头今古。金屋玉楼何在,尚有花钿尘土。君不顾。怕伤心,休上危楼高处。

喜迁莺,莺莺燕燕的总是让处士难免不生一番求知欲……操作起来可能更实际一点,但之前也有过,就不多说了。

"留春不住。"留春就算是留住了又怎样,日日笙歌吗?"又早是清明,杨花飞絮。"杨花就是泪雨了,何况清明时候。

"杜宇声声,黄昏庭院,那更半帘风雨。"杜宇,杜鹃啼血声声,黄昏进小院呢?还是小院邀黄昏呢?无从得知,便是半帘风雨,容易相随。

"劝春且休归去。芳草天涯无路。"劝说春不要归去啊,天涯芳草没有道路,既绿何弃!

"悄无语。倚阑干立尽,落红无数。"思量便是,无情有思,悄无语,红花无数。

中场

鬻(yù)子曰:“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上下相亲,谓之和。民不求而得所欲,谓之信。除天下之害,谓之仁。仁与信,和与道,帝之王器也。”由此言之,豪雄小智,何益于乐推哉?

宋祖诛灭桓玄,再兴晋室,梁代裴子野优之于宣武,其事云何?

虞南曰:“魏武,曹腾之孙,累叶荣显,濯缨汉室,三十余年。及董卓之乱,乃与山东俱起,诛灭元凶,曾非己力。晋宣历任卿相,位极台鼎,握天下之图,居既安之势,奉明诏而诛逆节,建瓴为譬,未足喻也。宋祖以匹夫提剑,首创大业。旬月之间,重安晋鼎,居半州之地,驱一郡之卒,斩谯纵于庸蜀,禽姚绍于崤函,克慕容超于青部,枭卢循于岭外。戎旗所指,无往不捷。观其豁达,则汉祖之风;制胜胸襟,则光武之匹。惜其祚短,志未可量!此为优矣。”

战国时的楚大夫鬻权说:“发颁法策法令能为天下谋利益的,就是道;上下相亲相爱,就是和;民众不诉求就能得到,就是信;能消灭祸国殃民的邪恶势力,就是仁。仁与信,和与道,这是帝王的武器。”这样看来,乱世英雄的浮浅智谋,是无助于得到民众的拥护的。

南北朝的宋武帝刘裕(字寄奴)灭了桓玄,又帮助东晋维持了数年残破的江山,然后才称帝。梁武帝时期的著作郎裴子野认为他比司马懿、曹操卓越,这是怎么回事?

虞世南说:“魏武帝曹操是曹腾的孙子(曹腾是汉桓帝时的宦官,收夏侯嵩为养子,曹操是嵩的长子,所以曹操的真正祖先是夏侯氏),累世荣耀显贵,三代人在汉朝享了三十多年福。等到董卓乱汉,操与山东豪雄趁机而起,消灭了罪魁祸首董卓,这也并非曹操一人的功劳。司马懿历任魏晋的将相,权倾朝纲,国家的兴亡由他掌握,处在安全稳固的位子上,奉皇帝的诏书征伐、诛杀犯上作乱的人,他的权势、地位,用高屋建领也不足以比喻。

刘裕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提剑首创大业,不到一月,就安定了苟延残喘的晋室。他所镇守的句章大小只有州府的一半,统率着一郡之兵,攻杀四川守将谯纵;西入长安,擒获了后秦姚泓家族;在山西大岘山打败了南燕慕容超;在岭南,打败占据广州的焦循,焦氏父子全被斩首。帅旗所指,攻元不克,战无不胜。观其豁达恢宏,有汉高祖刘邦的风度,看他胜算在握,可与光武帝刘秀媲美,只可惜在位时间太短,大志未酬,否则他的业绩不可限量。这就是为什么认为他比司马懿、曹操卓越的缘故。”

"谁诉。长门事,记得当年,曾趁梨园舞。霓羽香消,梁州声歇,昨梦转头今古。金屋玉楼何在,尚有花钿尘土。君不顾。怕伤心,休上危楼高处。"

听谁诉,长门之事(乱不乱,当时只道是寻常),犹记得当年梨园舞……梨园子弟啊。霓裳羽衣曲,梁州教坊名,声歇香消,昨天梦到古今事。

金屋玉楼今何在(书中自有),尚有花钿(和)尘土(留住)。君却不顾。

"怕伤心,休上危楼高处。"可是……真的吗?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简体 繁体
页面宽度:
手机阅读
菠萝包轻小说

iOS版APP
安卓版APP

扫一扫下载